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从数量提升到以质取胜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汽车行业如何迈好这新的一步,是汽车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及广大消费者共同关注的大事。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汽车年销量蝉联了世界第一的称号,并赶超了全球汽车史上的最好纪录。但销量上的世界第一只是一个量,不代表质的飞跃。专家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路还很长,未来还是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在转型升级上下大工夫。
  从数量提升到以质取胜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前不久表示,汽车业“十二五”规划应该偏重质量的提升,比如研发、生产能力建设、新能源汽车如何推进产业化等问题。他说,未来10年将是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产业强国目标的10年。
  张小虞表示,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要使中国成为一个汽车产业强国。在这样一个发展进程中,汽车产业首先要和国民经济GDP的增长保持同步,实现由大变强;其次,要全面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让老百姓行得更多便利;第三,要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掌握核心技术,提高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四,与中央提出的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的目标同步,在未来10年建设成一支百万产业强军;第五,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在国家兼并重组的政策下实现整个结构调整的目标。
  张小虞的观点代表了众专家的希望,而要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汽车强国的目标,就必须使我国的自主品牌由数量取胜、价格取胜转变为靠质量取胜,最终实现品牌取胜。
  如何真正实现“华丽转身”,资深汽车评论员贾新光表示,中国汽车“十二五”期间必须要做到产业升级。“这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品技术的换代升级,二是在产业链上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领域延伸,三是调整产业结构。这就涉及加快产品创新、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快产业联合重组、加快售后市场开发。”
  转型期将不断涌现优秀企业
  尽管从汽车产销量看,中国已戴上了世界第一的“桂冠”,但是细看行业,真正做到由大到强则需要行业苦练内功。专家认为,车企应围绕“内涵式增长”这一主题,在技术提升上多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优秀企业不断涌现出来。
  “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对汽车行业的定调主要是做大,“十二五”期间政府主要目标是做强,即从追求规模转为提升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就是汽车行业转型升级阶段,有关专家把此阶段的汽车产业发展用几个关键词进行了概括:自主、节能、出口、整合。“十二五”末,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要从现阶段30%提高至50%;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左右,且在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形成3至5家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2015年汽车整车出口要由现阶段的3%提升至10%;为做强汽车业,资产整合也是大势所趋,到2015年前14家企业整合至10家左右。在转型升级期间,符合产业转型特点,不断进行技术升级的优秀企业将脱颖而出。
  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市场产销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大企业集团将初步形成,结构调整也会进一步加快,技术会有长足的发展,节能减排的水平会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中国汽车走出去以及海外收购的力度将进一步扩大。
  自主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技术升级离不开自主创新。业内专家表示,我国汽车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和动力必须是自主创新。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目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技术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核心,产品、品牌是自主创新的成果。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必须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在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拓展原始创新能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最终成为世界的产业强国。
  据了解,近10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不断推进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实力、产品品质和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在商用车领域,自主品牌产品已经占有85%的份额,拥有明显优势。在乘用车领域,自主品牌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已超过405。专家表示,在促进我国汽车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自主品牌汽车还要付出更多努力。
  突出的结构调整、突出的竞争能力的提高,是我国汽车行业未来展望10年、部署5年的中心,也是实现中央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的双重任务。赵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结构的调整是难点。”这需要我们更坚定地坚持自主创新,在一些关键和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