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装备产业产能过剩已初步显现,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能源装备企业必须广开思路,避免产业趋同化。”在2010中国(国际)能源装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隋永滨提醒道。
在他看来,如同火电设备一样,核电设备也有饱和的那一天。由于将核电视为继火电之后的又一巨大市场空间,相关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高亢的热情,铆足了的劲头,使得该领域已现产能过剩苗头。
核电领域价格战初现
隋永滨表示,未来10年,先进能源装备仍是支撑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三大动力集团和其他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面临产能过剩之虞。
根据国家规划,我国已形成了东北、上海、四川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核岛大型铸锻件、压力容器、主管道、核级泵阀、吊环等关键设备已形成适度竞争。尽管如此,仍然出现了另起炉灶、一哄而起的现象,“各地不宜再提新的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已完成国产化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的产品也不宜再重复投资。”隋永滨表示,目前二代改进型核级泵阀已经有十几家企业具备了制造能力,并且开始在市场上拼价格了。
又如天然气长输管线大型全焊接球阀,国家已安排3家企业投入巨资研发生产,但现在全国至少有十几家企业依然在继续买设备、上能力,可谓四处开花。“尽管国家急需,但再继续投资发展,其产能就大大超过需求了。”
与此相反,我国目前还尚未掌握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设计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制造能力;为核级泵阀配套的优质中小铸锻件供应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核电和常规火电发展的瓶颈;石化加氢阀门、火电高参数阀门约90%仍依靠进口。
他还举出了长输管线、天然气液化等方面我国所缺乏的关键设备和大型设备:高频变速电机、大口径全焊接管线阀门、输油管线泵及阀门、大型多股流板式换热器、大型制冷压缩机、大功率变频系统、低温泵、低温阀门、控制系统及关键仪表等。
“由于国内某防爆电机集团的退出,核级电机领域目前仅有佳木斯电机厂一家,严重影响供货,而且目前为止K1级电机仍未研制成功。”隋永滨表示,这些都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而要避免产业趋同化现象,就要提高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对这种优质铸锻件、核级仪控系统、石化加氢阀门、火电高参数阀门等产品,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使之早日自主化,结束依赖进口的局面,“另外还希望能够关注太阳能热能发电这样新的产业。”
无序竞争亟待防范
能源要发展,装备须先行。能源装备自主化可谓是推进我国能源安全和技术发展的保证。近年来,通过确定一批自主化依托工程,我国强力推进能源装备国产化,有力保证了能源建设的需要。
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能源装备论坛上介绍说,这几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电设备制造业坚实的基础,同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大幅度降低了能源项目的建设成本,“国产装备价格一般较同类进口设备低1/3~1/2,增强了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活力。”
隋永滨也深有感触。“能源装备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市场垄断,有效地平抑了市场价格,迫使国外产品大幅降价,这为用户降低工程造价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举例说,如百万千瓦核电压力容器、60万千瓦空冷电站空冷器、天然气长输管线大型球阀等都降价50%以上。
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国内制造企业已开始竞相压价,有些企业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竞争。隋永滨认为,“从长远看,如果我们的用户都以最低价格中标,那么,无论是对制造企业,还是对核电、天然气长输管线这样的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安全来讲,都是不可取的。”
“可以想像,若一个企业长期在亏损、不赚钱的情况下向国家提供这样的设备,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隋永滨强调说,“所以,希望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同时希望企业能加强自律,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无序价格竞争。”
外资动向还需盯紧
“要关注、研究外资新动向。”隋永滨嘱咐道。
隋永滨认为,能源装备国产化必将使一些长期在中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外资品牌失去一部分市场,他们一方面大幅降价,阻挡刚刚耗尽精力的本土企业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或由其控股合资的企业,继续占据中国市场。而其控股合资的对象往往是那些国产化成绩突出、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且已开始批量订货的企业。
对此,他说,国内的企业总是怕外资品牌不与它合资而选择其他企业,最终往往是抱着这种心态而不得不和国外合资——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合资企业很难获得外资品牌的核心技术。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且我国的能源装备企业仍然希望加紧与外资品牌的合作,并且实现双赢。
“我希望本土的制造企业在和外资加强合作建立合资公司时有个永久的保障,即本土企业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或者要把核心技术转让到合资企业中去。同时,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能认真研究,制定一些导向性政策。”隋永滨言之切切。
百万千瓦核电出口应关注
此外,还应该关注百万千瓦核电出口。
张国宝曾指出,装备制造业要有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思维意识,“一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巨大产能,必须走出去谋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已具备了相当的实力,有走出去的条件。”
他介绍说,在核电领域,我国已具备百万千瓦级自主设计、制造和工程建设能力,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基本可以立足于国内,“近几年陆续完成了汽轮机、发电机等常规专业设备的研制,同时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累计投入200亿~300亿元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核电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在隋永滨看来,目前我国核电装备规划布局已基本形成,其潜在的生产能力能适应核电发展规划和出口需要。“其中,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设备国产化率可达80%以上,核电关键设备的生产能力也已经初步形成。”
隋永滨给出了一组数据。据初步测算,预计到2012年我国会形成12套百万千瓦核电压力容器,7套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18套主泵以及15套常规岛汽轮机发电机的产能。
但还有两个因素制约百万千瓦核电的出口,他分析说,一是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核电装备标准化体系,而惟有尽快制定标准化体系,才能更有利地推进设备出口;二是我国部分核主泵、核锻仪控系统等关键设备尚不掌握核心技术。
对此,中广核工程公司总经理束国刚也表示,除了有一批优秀的本国供应商作为支撑,建立核电自主品牌并实现输出,“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与本国企业发展相配套的核电发展法规体系,而这也将为本国的供应商团队开创更加广阔的世界核电市场”。
能源装备国产化任重道远。除了继续坚持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用户支持积极配合,制造企业也要树立高度社会责任感,加强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重点工程工期,珍惜和巩固来之不易的国产化成果。“希望我们承担国家能源项目的装备制造企业在质量问题上要慎之又慎。”隋永滨强调说。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