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能源热潮带动兴建能源基地 专家警示切忌头脑过热

  在2010年的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北京、上海、东北三省、安徽、江西、山东、湖南、海南、重庆及两湖、两广等16个省份均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

  整车生产企业如此,上游配套商也耐不住“寂寞”。在安徽芜湖奇瑞汽车公司周边,已经有100多家电池配套商在当地建厂。2010年初,奇瑞纯电动车M1-EV正式进行示范运营,大规模量产尚无明确时间表,但电池配套企业却不敢“怠慢”,早早蜂拥而至。

  根据安徽省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到2011年,包括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在内,新能源汽车要形成年50万辆的产能,销量要占国内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家利好政策推动下,一些实力雄厚、有技术积累的地区和汽车企业抢占市场份额责无旁贷,但是眼下一批不具备整车生产能力的企业和地区,也在高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以获取国家专项扶持资金和在征地、贷款等方面享受优惠措施。

  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表示:“新能源汽车千万不能搞成‘大跃进’,不能搞成‘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大炼钢铁’一样,这样是浪费资源。”“电池确实搞出来了,但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功力、安全性等,要满足产业化运行,还差得很远。”左延安说,希望国家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支持若干个企业,以少量的产学研机构联合攻关。

  新能源汽车的遍地开花只是中国“新能源热”的缩影。在诸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利好政策刺激下,我国已经有18个省区提出要打造太阳能发电、风能、光伏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能源基地;上百个城市提出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甚至个别省市已经制定出打造上千亿元、上万亿元的新能源产业规划。中国风电已连续多年增幅超过100%,2009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占据全球的1/3。

  目前,江西省的上饶市、景德镇市、抚州市等诸多地市都在拟建或上马光伏项目,江西省发改委雄心勃勃地制定了全省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到2012年力争硅料产量达8万吨、硅片1万兆瓦,实现主营收入6000亿元,相当于2007年江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总和,实现税收400亿元,“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第一”。

  事实上,自2005年以来,从内蒙古到宁夏,从福建到四川,全国各地几乎都在上马光伏项目,江苏省更是正在打造多个产值达千亿元的光伏工业园。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前景令专家深忧。

  经济学家呼吁地方政府在新能源发展中切忌“头脑过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崔容强教授认为,国家必须尽快制定新能源发展长远规划,避免盲目扩张、胡乱上马、同质竞争,并整合各地资源统一布局,使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形成整体优势。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学家孙自铎说,发展新能源要注意量力而行,细划行业发展规划,并确保规划严格执行,防止出现增长过热和产能过剩。同时根据市场发展不断调整各种相关政策法规。发展新能源是一个长期过程,眼下需要扎实地多做一些深入的研究工作,切忌炒作概念和空谈。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指出,地方政府竞相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或致产能过剩。他表示,国家已经把可再生能源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不过,可再生能源还远远没有到普及的时候。

  他说,中央的提法是,可再生能源将在2030年能发挥“重要替代”作用;2050才能“成为主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界看来,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高昂,电价很贵,风电和光伏的核准电价都比火力发电价格高得多;从技术上看,可再生能源也还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

  第一,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央制定的政策相对比较谨慎。

  中央政府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几个具体的思路。其一是财政补贴,类似“金太阳计划”,每瓦补助十至二十几元,更有效的办法是把高于现有电价的差价用电网分摊,每个电力用户负担一点义务。目前的政策是每度电里拿出4厘钱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

  然而,这个支持政策会受到中央财力的约束。按这个补贴规模计算,在2009年,全国最多可以拿出100多亿元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这远远不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

  在财政补贴之外,中央对于可再生能源,给予了一定的政策空间和限制。

  为了保障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发展,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同时制定了总体规划,设定总量目标。最近,有关部门正在完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提及,到2020年,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是1.5亿千瓦,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将是2000万千瓦。

  政策的制定,是向社会公布国家设定的可再生能源的总量目标是多大。这意味着国家给出了多大的市场空间,也表示国家支持什么、限制什么。如果不按照这个目标而过于扩张,国家的财政能力会进行限制。

  例如,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国家在总量目标规划范围内有全额保障性收购计划,超过了总量目标,政府就没能力收购了。政府强调规划的背后,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要和国情能力匹配。

  第二,我们必须同时正视,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实践看,地方政府明显有些激进。截至目前,可再生能源已经缔造了很多遭到地方政府疯抢的全新概念,比如“风电三峡”、“中国太阳城”等等。

  现在各地政府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步子明显偏快,全国各地都在搞新能源产业基地,已经搞了100多个了,而且规模都非常庞大,每个都要做成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这就脱离了国情,脱离了市场的容纳能力。

  这一方面表明可再生能源热潮在持续升温,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地方和中央两方面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温差。地方的热情明显高于中央,很多地方甚至没有搞清楚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就盲目上马项目。地方的冲动,有可能导致可再生能源将经历相对过剩的过程。

  第三,应该用市场化的手段调节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和规模,行政支持应更多地运用到规划和技术研究等方面。

  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主要措施是扩大产能,拼命扩张,在核心技术发展方面却做得不够。从中央的政策层面看,应该考虑如在国情许可的前提下,培育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用市场化的手段调节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和规模。政府应该在可再生能源规划和研究等方面,投入更多的支持。

  目前,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力度不够大。技术瓶颈,是我们目前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最大弱点。例如,美国支持可再生能源首先考虑用于研发,即便是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奥巴马政府投入到可再生能源研发的金额仍有几十亿美元,保持他们在核心技术方面占领高地。
总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差异之下,我们发展可再生能源要根据国情因地制宜,要讲求实效。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