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汽车产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很多零部件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研发能力弱,配套方式落后。而改变这种现状,推动零部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一直是整个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共同努力的目标。不仅仅对整车企业而言要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对于零部件企业也同样如此。
建立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可以做到集中优势、相互学习、降低成本,是优化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的途径。
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特点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各地纷纷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有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开始重视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一股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兴起。
从布局来看,现有的零部件产业园区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以江苏、河北、浙江、福建居多。其中江苏省有零部件产业园区13个,位居全国首位。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5个西部城市没有大型的零部件产业园之外,其余省市均有分布;从企业类型来看,这些零部件产业园聚集了汽车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在产业集群规模上有不错的成绩。
实现就近配套和集群优势。园区内部的配套关系、资源互补已经初步体现。例如辽宁铁西产业园主要是大型的轮胎企业,而蚌埠则是以滤清器为龙头,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虽然我国零部件产业园区内的单个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有些园区却占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并表现出很强的集群优势。
产业集群的表现形态
2009年末,以柳州为龙头,辐射桂林、南宁、玉林的广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正式启动。这一产业集群以开发新型、新能源汽车和发动机为突破口,培育自主品牌,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随着近年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迅速崛起,我国现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的集中区域。
除了大型汽车集团内部配套以外,国内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依托于整车厂周围发展零部件产业;第二种是依托于开发区、汽车城发展零部件产业;第三种是依托于县域发展零部件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各种产业园区1000个左右,其中关键的集群区域或地带约100个。在产业集群初具雏形,各地建设热度不减的时候,谨防“集而不群”现象出现的呼声渐起。专家呼吁,产业集群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的速度。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绝非简单的企业数量堆积,而应该是一个系统集群。
产业集群的带动能力强大
我国目前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产品目标非常明确,为整车提供的配套件功能更加细分,有的基地虽小,但可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特长。
经过对产业集群与零散分布企业的对比发现:产品的性价比好、利润高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内;在全球采购、全国采购汽车零部件项目中标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区;跨国公司在选择新的生产基地时,也会将产业集群作为主要目标区;多家公司同时启动一个新产品时,最快下线的企业仍然是处在汽车产业集群明显的区域。这就是产业集群的魅力所在。
向新兴的乘用车企业提供配套的高新零部件产业集群,由于其所拥有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企业和其所具有的国际化背景,这些新的零部件产业集群对当地汽车产业乃至区域经济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