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城市发展选择了由“单中心”走向“多中心”模式。法国巴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城市走在前列。上海也由南京路、外滩中心,延伸到浦东。
“多中心实现了城市结构转移,可以防止人口、产业和城市功能向核心区过度集中。”刘奇志说“市民可以就近选择身边最好的剧场、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医院,也可以借助轨道,分享另一个中心的优良配套。选择更多了。”
更多的商业中心,沿着轨道线悄悄“生长”——
紧邻黄浦路站的武汉天地,被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和年轻人青睐。
二七路站,东部购物公园“一网打尽”餐饮、服装、游乐、KTV、影视。
汉西一路站,麦德龙、工贸、中百仓储“扎堆”……
“传统商业区正在裂变,新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重新布阵”。主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刘奇志昨日介绍,“步行时代,道路交叉口是最好位置,大商家多占据路口。进入车行时代,路口尽是车辆,进出和停车都不方便,人们望堵却步,路口反而成了‘灯下黑’——冷落之地。轨道将‘刷新’城市商业中心。历史上以道路为‘线’的商业布局,将转向以轨道站为圆心的商业围合——如石扔水塘,波纹一层层向外扩展。传统方格网式的商业布点会隐退。”
跳出“钟摆式”交通
新修订的城市总规在主城外围布点了六大新城组群,是武汉未来十年城市拓展和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刘奇志说,这种“间隔式”的多中心,与轨道站点“跳跃式”排列是吻合的。武汉轨道规划的12条线,串起了六大组群和城市中心区,使城市发展“收放自如”。
有了轨道交通,城市的发展避免了“摊大饼”。武汉城市未来,是多中心组团式布局。中心城区内规划有三大城市副中心,四大居住新城,六大新城组群环绕在外。刘奇志说“多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优点,是避免城市‘钟摆式’潮汐式的上班交通,从而减少城市交通压力。每个中心、每个组群实现自我就业和居住平衡,建有自己的商业摩尔和文化中心,市民无需为了追逐更好的城市配套而把家安在城市旧中心。
开拓城市空间
王家墩商务区和香港路均有3条轨道交通线交汇,武昌站、街道口站、洪山广场站也有两条轨道线相汇。
“在城市规划版图上,那些轨道线交汇的节点处,复合效应更大,将是下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或城市中心。”刘奇志说。
28.8公里的1号线只是武汉轨道时代的开端。刘奇志说,轨道交通分为两个时期,前一阶段,为城市配套服务。开通1号线,拓展了武汉城市空间,居住重心可进一步向后湖和金银湖迁移。第二阶段,是引领城市。规划的12条轨道线将串起城市的多个中心和多个发展节点,象围棋布子一样,“担”起城市的明天。
通13年,当地人如此评价地铁带来的收获。
前日,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介绍,广州目前拥有总长150公里的5条地铁,千辆列车投入运营。
此前,广州专家估算,广州地铁对GDP直接贡献约2000亿元,综合带动超过5000亿元。
地铁出行率达三成
清晨,广州数百万市民的生活从地铁开始,众多站内,人潮滚滚。
离上班只有20多分钟,小陈一点也不着急,边啃麦当劳,边看车站电视,“地铁3-5分钟就来一趟,从不堵车”。
晚上回家时,她会去站内的超市,买点小菜。周末,她就坐地铁,轻松地连逛沿线3个商圈,还可以到番禺吃农家菜,到南沙看海景。
小陈一直住在天河区。地铁开通前,那里相对较偏,上班要提前1个多小时,就连逛街都要坐1个多小时公交,“无处不塞车”。
眼下,广州的地铁客运量达到300万人次,约占市民公交出行量的30%左右。到亚运会举行之前,这个比例可以达到40%。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