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央企大动员 万亿投资涌新疆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国128家中央企业中,已有60家在新疆投资落户,涉及石油、石化、煤炭、机械、电力、冶金、有色、通信、建筑、农业等多个领域,央企在疆职工人数32.7万人。

  在这支庞大的央企大军中,投资额度最高、实力最强者非中石油莫属。在7月16日召开的中石油领导干部会议上,蒋洁敏描绘了一幅更为壮丽的前景:未来十年,中石油投资数量翻番,将在新疆构建四个基地(油气生产基地、炼油化工基地、石油储备基地、工程技术服务保障基地)、一个通道(中亚-俄罗斯油气资源的战略通道)、两个总部(运输总部和金融总部)。届时,新疆地区原油产能从目前的1800万吨提升至6000万吨以上,炼油能力从目前的2000万吨提升至3000万吨左右。

  这些数字听起来大得令人眩晕。但是,早在去年10月,中石油(601857.SH/00857.HK)总裁、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周吉平在新疆考察时就表示,未来五年至六年,中石油集团在新疆新增投资2000亿元,用于上下游和储备、管输建设。

  在中石油看来,理由很简单:加快新疆资源开发符合中石油自身的发展逻辑——东部油田产量递减已是大势所趋,国内稳产和增产越来越依靠新疆。2009年,新疆业务为中石油集团贡献了2174亿元的营收,占集团总收入将近五分之一!

  新疆丰富的资源种类和储量,也足以成为中石油未来增长之源:其中石油资源量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为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更重要的是,新疆地区的探明率并不高,这意味着只要加大勘探力度,各种资源的储量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由于历史原因,新疆油气领域向来是中石油的天下。即便如此,中石化也坐不住了,今年年初紧急成立了新疆石油分公司,全面负责中石化在疆成品油销售与营销网络建设。

  在煤炭领域,圈地运动如火如荼。去年11月,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就在拜会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时承诺,2020年前公司力争在新疆投资1500亿元以上。此后,竞争者的承诺纷至沓来,大唐、华电、国电等均表示未来十年在疆投资会超千亿元。

  电力和煤炭央企之所以“争援新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国内新疆以外的煤炭资源已被瓜分完毕,基本上不存在大储量的整装煤田。随着能源价格上涨,质优价廉的新疆煤炭注定成为投资热土。

  新疆对电力企业的重要性清晰可见。以华能集团为例,其在甘肃的火电厂大部分亏损,以新疆煤炭为燃料的电厂却是例外。按照华能集团的计划,该公司华中地区的火电厂,未来燃料供应都将依赖新疆。

  六七月间,华能集团、中电投集团等电力、煤炭央企的高层纷纷赴疆调研,中信、中金等投行也组织基金和金融机构的分析师赴疆考察。在中央“发展新疆”的号角下,各大资本都在谋划如何将新疆资源纳入各自的战略发展版图。

  超越“资源输出”

  新疆当地人关心的则不是投资金额百亿元还是千亿元,他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好处。

  2004年10月1日,耗资1400亿元、全长4200公里的“西气东输”一线全线投产。此后,每年120亿立方米天然气沿此管道,从塔里木盆地一路送至豫皖江浙沪地区。但是,“西气”源头的一些村落,村民们还在烧煤和干木。对这些村民来说,打井、采油、输走,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实质性改变。

  不满情绪不仅存在于普通民众层面,不少新疆当地学者也抱怨,相较中央层面,地方获益太少。

  东西部(中国)经济研究院的唐立久和崔保新在2009年9月出版的《发现新疆》一书中指出,近几年来,由于油气价格的高企,与新疆资源特性相似的中亚和俄罗斯,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都获得极大提升,其中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2007年的GDP分别较七年前增长3.92倍和3.39倍,但新疆同期GDP只增长1.54倍。

  导致这一情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各大央企虽然在新疆生产销售,税收却始终与当地财政收入脱钩。石油石化企业总部设在北京,企业所得税既不在新疆缴纳,也不对新疆分成。新疆在石油石化工业发展中所得到的税收,仅有增值税额的25%和资源税两项。今年6月之前,资源税在一直从量计征,2007年的税收额仅为原油价的0.34%和0.72%。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油气管道工程规划研究所主任工程师靳正利在去年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透露,“西气东输”的三线及四线正在规划中,供气来源除了中亚天然气,主要是塔里木气田新增产能及新疆煤制气。要让如此大规模的资源输出具有可持续性,不得不考虑当地老百姓的民生诉求。如果巨额投资都投向“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等工程,那么这一轮的新疆大开发,与此前八年的西部开发思路并无二致。

  正是考虑到以上因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座谈会上强调,“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率领国资委相关人员,以及15家央企负责人,赴新疆慰问考察。新任新疆自治区书记张春贤对央企负责人着重提了两点,一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展新疆的龙头和第一推动力,二是在以市场为准则、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希望央企有意识地关注新疆的民生,在援疆过程中着重加强“造血”功能。

  今年下半年,一系列政策和利民工程让积极鼓呼的新疆人开始看到变化。

  资源税改革6月实行,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税率均为5%。据新疆地税局预测,改革之后,通过原油和天然气资源税,新疆当地每年获得的新增税额达到32亿元。

  7月4日,国家财政支持下的中石油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在喀什开工。中石油计划未来三年内加快建设覆盖南疆三地州的天然气管网,使得当地25个县级城市和21个农牧团场用上天然气,“气化南疆”率达到88%。项目现场负责人向本刊记者透露,南疆供气的井口价不到0.5元/立方米,远远低于东部城市气价水平,这可令当地百姓真正感受到实惠。

  在中石油的能源战略版图上,新疆不再是油气产地和中亚油气通道,而是一个大型石化基地。根据中石油的新规划,其在疆几家石化企业将采取差异化发展路线——独山子石化要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炼油、乙烯及合成树脂生产基地;乌鲁木齐石化要建成千万吨级炼油和西部最大的化肥、芳烃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克拉玛依石化要建成中国最大的环烷基润滑油和西部最大的高等级道路沥青生产基地;塔里木石化要建成大型化肥生产基地。

  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乌石化生产技术处处长薛援看来,在于中石油将越来越多的增值环节留在新疆,而这也是考虑到新疆自身市场的发展,以及周边中亚、南亚广阔的市场。他在7月19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举例说,乌石化大芳烃项目50%的产品将供应新疆本地,其中又有大约70%至80%销往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

  可持续挑战

  前景固然壮丽,但是,央企们动则千亿的投资承诺能够兑现吗?这不仅仅只是意愿问题,也是对新疆现实运输能力、市场消化能力的考验。

  新疆地大物博,人口却只有2000万人口,由于本地人口少、消费能力低,所以生产出来的大多数产品——无论是原材料还是终端产品——都要销往内地。但是,新疆的运输能力存在严重瓶颈。

  作为新疆主要的资源外输渠道,新疆铁路运力只有7000万吨/年。在准东开采煤矿的不少企业都抱怨,煤炭运到河西走廊之后找不到多余运力承载,根本不敢扩大产能。

  倘若就地发电,又受到电网覆盖和输送负荷的限制——新疆电网长期独立于西北电网之外,直到2007年11月才实现全疆220KV联网。

  最近,包括华能、庆华、新汶、中电投在内的不少企业都开始在新疆发展煤制气,但是当地天然气管输能力也存在瓶颈,而且“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都由中石油控制,管道资源是否能对其他市场参与者开放,仍然存疑。

  对于煤化工,新疆地方政府则又爱又怕。爱,是因为可以将更多增值环节留在新疆,增加就业和税收;怕,则是因为新疆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很难承载一哄而起的煤化工产业。

  站在克拉玛依西南角6667公顷的生态林前,克拉玛依市碳汇林副经理闵首军介绍说,这两年克拉玛依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很大程度上倚仗这座生态林,而这片生态林之所以能够存活,又全依靠“引额(额尔齐斯河)济克”工程。

  但是,“引额济克”“引额入乌(乌鲁木齐)”等引水工程,已经引起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抗议。眼下,北疆地区的水资源已被各大煤电项目分完,新型煤化工项目无水可调。不少规划中的化工产业园,开始占用生态和农业灌溉的指标用水。一些新疆专家呼吁政府从青藏高原调水至疆,甚至考虑“海水西调”“引渤入新”。

  即使没有以上现实条件制约,各大央企也有可能适时调整他们的投资计划。尽管央企“一把手”作为亦官亦商的人物,十分忌讳外界批评他们拿地不干事,跑马圈地,但巨额投资不能仅仅作为“政治表现”的成绩,企业的经济账也不得不算清楚。

  譬如,大力发展煤制气,必须要考虑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势。如果进口天然气价格继续低迷,那么将煤制成气、再从新疆一路运至东部沿海,是否还存在经济价值是个疑问。如果巨额投入无法换来相应回报,这些投资也很难具有可持续性。

  石油开发亦是如此。倘若国际原油价格长期保持在70美元附近,甚至更低,那么加大国内原油的勘探开发力度是否符合企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新疆本土的专家们也逐步意识到,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开发对拉动新疆经济存在局限性。唐立久认为,资源性产品需求弹性低,易受外部市场需求变化的冲击,也会产生严重环境污染,造成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同时也损害了其他产业部门的出口竞争力。

  新疆主要资源的开发集中在大型央企,新疆地方资本——包括地方国营资本和民间资本——在能源投资方面也受到很大限制。本土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恰恰是地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和“造血功能”的关键。

  此外,一些西部省份也开始担心,新疆加速资源开发,将以牺牲它们的发展空间为代价。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新疆周边的内蒙古、甘肃、陕西等西部地区,都是依赖资源输出的发展模式。

  “在国家能源消耗量增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加速开发新疆资源会给邻省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协调这当中的利益?如果西部省份在能源工业上一哄而上,市场无法消化,出现结构失衡,将如何收场?”陈卫东不无担忧地说。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