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米塔尔集团对外宣布,公司正式购得全球第二大钢铁企业阿赛洛集团50%的股权,从而最终实现全球两个最大钢铁集团的合并,双方于近期将成立“阿赛洛-米塔尔集团”。
根据双方的生产能力估计,即将诞生的“阿赛洛-米塔尔集团”员工人数高达32万、每年销售额达690亿美元,每年产钢量达1.15亿吨。这个钢产量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日本新日铁公司年产量的3倍,更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宝钢集团年产量的5倍。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钢铁产业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中国,已经成为吸引这个合资公司目光的焦点。米塔尔对外宣称,米塔尔和阿赛洛两家公司都想增加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毫无疑问,中国将成为他们未来计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之旅
事实上,两家公司在合并之前,就一直在中国市场苦苦寻觅,寻找合适的收购机会。
1995年,米塔尔开始图谋进入中国市场,但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除从事一些钢铁贸易和相关咨询业务之外,在钢铁制造方面的业绩几乎为零。
2004年,米塔尔在辽宁营口建立起一个冷轧和镀膜工厂,总算在实业上有所起色。
2005年7月,米塔尔拿下华菱管线36.67%的股权,在真正意义上介入了中国钢铁业的蓬勃发展,尽管未能如愿实现控股的地位,这却成为外国公司收购中国钢铁类上市公司股权的第一例。
此后,该公司在中国四面出击,与乌鲁木齐的八一钢铁、中国北面的包头钢铁、位于西南省份的昆明钢铁展开频频接触,试图结下连理之好。
然而,米塔尔的中国之旅并没有那么顺利。八一钢铁更倾向于投入国内钢铁大鳄宝钢集团的怀抱,并与后者结下了战略联盟;昆明钢铁也对武钢情有独钟;包头钢铁与米塔尔的合资也处于中途夭折的境地。
而另一巨头阿赛洛在中国也早已展开拳脚。
2006年5月9日,莱钢股份发布公告称,莱钢集团将其所持有38.41%的国有法人股转让给阿赛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莱钢集团与阿赛洛共同成为莱钢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山东省国资委保持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地位。
与韩国浦项、日本新日铁等全球钢铁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相比,米塔尔和阿赛洛无论在进入时间、发展规模等方面,都无法与之相及,然而,米塔尔-阿赛洛合资公司成立以后,也许一切就不一样了。
国内竞争加剧
在阿赛洛的董事会决议中,明确表示要在高附加值钢铁市场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在低成本的发展中市场不断增长。中国市场完全符合这一要求,这也预示着针对中国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目前莱钢股份拥有上千万吨的产能,华菱管线的年产量在700万吨左右,米塔尔和阿赛洛合并以后,在中国的产能至少已经达到了500万吨以上,而在整个合资公司年产量1.15亿吨的强大实力背景下,米塔尔-阿赛洛公司在中国的威慑力不可小觑,也将给国内的钢铁巨头带来强大的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阿赛洛-米塔尔合资公司的成立,说明了国际钢铁业兼并整合的趋势不可挡,在这个背景下,中国钢铁产业必须加快整合的步伐,否则无法在开放的背景下与国际巨头抗争。
事实上,在国际两大钢铁巨头整合的格局日益清晰之际,宝钢等一些领头企业收购国内钢厂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宝钢先后与马钢、八一钢铁结成战略联盟,又介入山东济钢的收购、并举牌收购邯郸钢铁。近期,宝钢与韶钢又签订了整体重组框架协议,尽管每一次收购行为都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对整合国内钢铁业酝酿已久的宝钢,还没有实质性地整合一家钢铁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外方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国际资本市场强大的融资能力,这些优势可能对国内钢铁大集团加快产业重组形成压力,但由于中国的产业政策原则上不允许外资控股国内钢铁企业,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大集团,为他们争取了时间。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的贾良群认为,国际两大巨头的合作成功,今后产能将占到世界钢产量的10%,巨大的控制力很可能垄断巴西等地的资源,将在钢铁产业链的上游——铁矿石方面增加话语权,这些都会对国内钢铁企业增加压力。
毫无疑问,只有“以大制大”才是惟一的出路,国内钢企只有通过购并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几个大的集团企业,才能进一步走出去,增强抗风险能力。业内人士预测, 2006年中国钢铁业兼并重组将进入高潮期。
根据双方的生产能力估计,即将诞生的“阿赛洛-米塔尔集团”员工人数高达32万、每年销售额达690亿美元,每年产钢量达1.15亿吨。这个钢产量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日本新日铁公司年产量的3倍,更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宝钢集团年产量的5倍。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钢铁产业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中国,已经成为吸引这个合资公司目光的焦点。米塔尔对外宣称,米塔尔和阿赛洛两家公司都想增加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毫无疑问,中国将成为他们未来计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之旅
事实上,两家公司在合并之前,就一直在中国市场苦苦寻觅,寻找合适的收购机会。
1995年,米塔尔开始图谋进入中国市场,但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除从事一些钢铁贸易和相关咨询业务之外,在钢铁制造方面的业绩几乎为零。
2004年,米塔尔在辽宁营口建立起一个冷轧和镀膜工厂,总算在实业上有所起色。
2005年7月,米塔尔拿下华菱管线36.67%的股权,在真正意义上介入了中国钢铁业的蓬勃发展,尽管未能如愿实现控股的地位,这却成为外国公司收购中国钢铁类上市公司股权的第一例。
此后,该公司在中国四面出击,与乌鲁木齐的八一钢铁、中国北面的包头钢铁、位于西南省份的昆明钢铁展开频频接触,试图结下连理之好。
然而,米塔尔的中国之旅并没有那么顺利。八一钢铁更倾向于投入国内钢铁大鳄宝钢集团的怀抱,并与后者结下了战略联盟;昆明钢铁也对武钢情有独钟;包头钢铁与米塔尔的合资也处于中途夭折的境地。
而另一巨头阿赛洛在中国也早已展开拳脚。
2006年5月9日,莱钢股份发布公告称,莱钢集团将其所持有38.41%的国有法人股转让给阿赛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莱钢集团与阿赛洛共同成为莱钢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山东省国资委保持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地位。
与韩国浦项、日本新日铁等全球钢铁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相比,米塔尔和阿赛洛无论在进入时间、发展规模等方面,都无法与之相及,然而,米塔尔-阿赛洛合资公司成立以后,也许一切就不一样了。
国内竞争加剧
在阿赛洛的董事会决议中,明确表示要在高附加值钢铁市场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在低成本的发展中市场不断增长。中国市场完全符合这一要求,这也预示着针对中国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目前莱钢股份拥有上千万吨的产能,华菱管线的年产量在700万吨左右,米塔尔和阿赛洛合并以后,在中国的产能至少已经达到了500万吨以上,而在整个合资公司年产量1.15亿吨的强大实力背景下,米塔尔-阿赛洛公司在中国的威慑力不可小觑,也将给国内的钢铁巨头带来强大的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阿赛洛-米塔尔合资公司的成立,说明了国际钢铁业兼并整合的趋势不可挡,在这个背景下,中国钢铁产业必须加快整合的步伐,否则无法在开放的背景下与国际巨头抗争。
事实上,在国际两大钢铁巨头整合的格局日益清晰之际,宝钢等一些领头企业收购国内钢厂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宝钢先后与马钢、八一钢铁结成战略联盟,又介入山东济钢的收购、并举牌收购邯郸钢铁。近期,宝钢与韶钢又签订了整体重组框架协议,尽管每一次收购行为都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对整合国内钢铁业酝酿已久的宝钢,还没有实质性地整合一家钢铁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外方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国际资本市场强大的融资能力,这些优势可能对国内钢铁大集团加快产业重组形成压力,但由于中国的产业政策原则上不允许外资控股国内钢铁企业,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大集团,为他们争取了时间。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的贾良群认为,国际两大巨头的合作成功,今后产能将占到世界钢产量的10%,巨大的控制力很可能垄断巴西等地的资源,将在钢铁产业链的上游——铁矿石方面增加话语权,这些都会对国内钢铁企业增加压力。
毫无疑问,只有“以大制大”才是惟一的出路,国内钢企只有通过购并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几个大的集团企业,才能进一步走出去,增强抗风险能力。业内人士预测, 2006年中国钢铁业兼并重组将进入高潮期。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最新反馈
- 暂无反馈
无须注册,轻松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