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北京联合发布了《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暨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这是继2008、2009年后,三方的第三次携手合作。与前两本不同的是,2010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首次引入第一手市场调研结果,深入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而发展报告指出,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关键在于抓住国际汽车产业格局变化带来的机遇,加快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在近期内,可以把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化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据介绍,发展报告是在中国汽车产业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考验、产销规模跃居世界第一的背景下,围绕“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由大变强”的主线,对中国汽车产业2009年的发展态势、景气状况、国际竞争力水平和发展趋势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发展报告共分为总报告、发展综述、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汽车产业及市场预测和趋势展望、专题研究——中国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资料附录等6部分内容。
发布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表示,从发展趋势上看,我国已经具备了成为汽车产业强国的条件。他认为:“2009年,在宏观经济复苏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汽车消费政策刺激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随着市场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开始出现变化,例如小排量车和二、三线汽车市场表现突出,电动汽车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等。与汽车强国相比,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还有较大差距,但在市场规模等发展趋势上,我国具有成为汽车产业强国的条件。因此抓住发展机遇,选择好自主发展的突破口,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将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汽车产业的重大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向与会者介绍了蓝皮书中对未来20年内我国汽车市场的预测。分析表明,中国乘用车市场在中长期阶段将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状态,但是在整体增长过程中,石油资源紧缺以及环境问题恶化等某些因素影响发展将不可避免。面对未来能源压力的不断凸显,消费者对于乘用车需求及消费结构的可预见性影响表现在:第一,中低收入人群在未来购车中仍将倾向于选择小排量且能耗较低的乘用车;随着中低收入人群逐渐加入中国乘用车消费主流群体趋势,乘用车生产厂商对于乘用车能耗考虑应当逐渐加大;第二,油价不断攀升将加快替代能源出现进程以及新技术乘用车的出现。
还是蓝皮书预测认为,未来乘用车市场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其一,与现阶段汽车能源主要与汽油和柴油相关,政府出台新的能源税费政策以遏制环境快速恶化,相关政策将影响中国乘用车未来的发展进程;其二,随着中国乘用车更新需求的不断增加,每年淘汰乘用车的数量将逐年增长,报废乘用车材料的影响将逐渐凸显,更多制造新材料将会进入汽车制造产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则着重介绍了汽车电子专题的相关内容。他表示,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专家访谈和专家问卷等三种不同形式,报告重点分析研究了我国汽车产业在电子技术领域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并提出促进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报告认为,在中国,2011年汽车电子产业市场容量为2395亿元人民币,未来在汽车产业中所占比重还将持续提高,中国电子产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多数专家认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载货车、客车、中低档轿车应当首先成为中国控制类汽车电子产品的发展突破口,而为了实现更快的突破,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借助科技专项的形式加大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
当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鲁志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汽车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石耀东,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兼董事会成员张绥新博士以及副总裁杨美虹也出席了发布会。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