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机械工业发展展望
展望2010年,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国内现有政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中国机械工业将继续2009年平稳上升的态势。但机械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多,有待我们克服。从需求角度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升级,外需恢复仍很艰难;稳定的消费增长内生机制尚难形成,内需增长难度加大。从支撑角度看,原材料、能源价格高位震荡,人力成本趋升,经营难度增加。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发展方式依然滞後,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不容忽视。2010年,是机械工业更富有挑战的一年。
尽管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不少,但机械工业发展有利因素也很多:
一是2009年国家出台的4万亿扩大投资的经济刺激方案还在继续执行,固定资产投资仍将适度增长;鼓励汽车消费、扩大支农装备投入等一系列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还在完善、扩大,国内市场为机械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
二是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落实,多种政策措施,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直接支持机械装备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三是近年来机械工业加大了技术改造投入,大大增强了大型高端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机械工业综合实力和企业适应市场升级能力不断增强,许多重点企业手持订单较多,生产任务比较饱满。
五是2009年机械工业增速大大超过预期,12月的高速增长轨迹(2009年12月同比增长,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35.73%、22.8%,为2010年机械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市场需求和自身竞争实力分析,机械工业在新的一年将以两位数增长,预计2010年全行业工业生产总值和利润总额将分别增长15%和10%左右。全年经济运行将呈高开平走态势。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後一年,也是为迎接“十二五”规划作好准备的一年。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努力实现机械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已成为2010年机械工业各行业、各地的共同目标。
2009年机械工业发展回顾
1.生产总量持续较快发展完成V型复苏
随着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以及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支持效果逐步实现,机械产品内需市场稳定扩大。经过艰苦努力,机械工业不仅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的严重下滑,发展形势逐月向好,从2009年2月开始,率先实现了总体回升的态势,机械工业增加值全年和12月当月同比分别增长13.8%和22.8%,比较2008年以来的增加值和总产值季度增长曲线,可以肯定,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成功实现了V型复苏。
2009年,机械工业总产值上了10万亿元新台阶,完成产值10.7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9万亿元,增长16.07%。其中,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都比上年同期增加430多万辆,增幅48.30%和46.15%,令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国。
与此同时,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重大装备、节能减排技术实现许多重要突破。一年创造两项世界顶级水平的重大装备:全球首创的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和±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成套设备,分别在年初和岁末成功投运。
机械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较好地发挥了支柱产业的作用。在2009年,机械产品市场自给率超过85%,又有进一步提高;对全国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利润和税金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86%、67.58%、57.91%和24.01%,均居工业各行业首位。
2.高起点、新跨越,重要产品产量继续走高
以大中型拖拉机、汽车、发电设备和机床等4种有代表性的重要机械产品为例,大中型拖拉机、发电设备多年来产量已居世界第一,2009年又取得新进展;在2009年新攀上世界产量首位的又有汽车、机床产品。
①汽车:2008年中国汽车产销居世界第二位。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汽车工业是遭受冲击最大的产业。据报导,2009年日本、美国汽车产销量仅为1000万辆左右;而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万辆(为中汽协统计数,如按国家统计局数为1383万辆)和1364万辆,双双跃居世界第一位。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只能说是全球产销量第一(其中在本国生产的汽车产量中,近六成由外资公司的在华合资企业贡献),并没能成为全球汽车强国,我国汽车行业在销售收入、技术开发水平等方面相比世界汽车强国还有一些差距。
②机床:2008年日本、德国和中国分别以158.5亿美元、156.6亿美元和139.7亿美元的产值居世界前3位。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各国机床产销带来了严重冲击。据日本机床协会(JMTBA)统计数据,2009年该国机床产销同比下降约30%,全年机床产值低于120亿美元;德国机床协会(VDW)3月17日发布的消息显示,2009年德国机床产量同比减少30%,机床产值为99亿欧元,但这已经好于2009年中时降幅为40%的预期。
中国金切机床生产量同比减少了13.6%,而成形机床总产量则有所上升,升幅6.1%。但是预测2009年产值同比仍可能实现14%左右的增长,预计全年仍能维持或超出140亿美元的水平。在2009年,中国机床产值首次位居全球首位—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因为原先领先的发达国家机床产值的大幅下降。
③大中型拖拉机:在2007年已高于德国、日本居全球第一,当年度产量20.31万台,约占全球产量的20%。2009年实现了大幅增长,产量超37万台,在全球总产量的比率也进一步提升。
④发电设备:2009年11,994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至2009年,其产量已连续4年超过亿千瓦规模。分析2009年数据可知,水电设备、风电设备、核电设备、循环流化床锅炉等清洁能源设备占了很大比重。这一年中,发电设备继续高位生产,但增速同比下降12.44%,其中,常规火电机组下降了17.99%;而新能源风电设备生产481万千瓦,同比增速高达171.89%。
3.外需萎缩,内需稳定扩大
2009年世界经济衰退,外需市场萎缩,机械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内需拉动。中国机械工业内销值持续加速增长,由1~2月的6.18%至1~12月22.16%,年初至年末加速了15.98个百分点;但外销值持续显示大幅度负增长,从年初到年末都是二位数的负增长,从而影响全年机械工业销售产值的增幅只有16.11%。出口交货值在机械工业销售产值中的比重,往年正常情况下约为16%,从2008年4季度以来不断下滑,2009年1~2月为12.4%,1~12月进一步降至10.43%。
4.外贸出口增长已由负转正
机械产品外贸出口贸易,2008年前10个月稳定增长,随後的11月份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而急转直下,出口额大幅走低。月度出口增速同比对此反映得最为明显:10月为25.81%,11月陡降至2.74%,12月进一步跌至1.44%。进入2009年跌幅进一步呈两位数的负增长,长期徘徊在-25%左右。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家采取了调整出口退税、解决出口企业融资、大力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等多项措施。提升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2008年8月份以来,我国7次提高出口退税率,2009年就连续上调了3次。共同的努力迎来了机械出口贸易额降幅收窄的转机:从机械产品出口同比当月增速来看,2009年8月为-26.44%;9月-17.98%;11月收窄至-6.78%;12月终于转为增长12.49%。虽然全年累计仍为-19.25%,但形势已然发生了巨变。
值得注意的是,附加值高的出口产品取得了预想不到的佳积。如发电设备,2009年出口1800万千瓦,已占当年产量的15%以上,已在组织出口超临界机组;9000米、7000米的超深井钻机也有多台出口。
出口市场的调整中,除了稳定传统出口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的力度也不断加大,我国机械产品对外出口贸易的广度进一步拓宽。过去的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欧盟、日本,2009年分别下降了18.85%、27.11%和22.11%,现如今加大了对中东【如沙特(降幅为-8.54%,下同)、土耳其(-13.10%)、伊朗(-2.16%)】、东盟(-11.26%)、非洲(-14.69%)等地区市场的开拓力度,其降幅较小,有效弥补了传统市场的降幅。
5.产品结构优化带来效益提升
机械各行业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亦均取得积极成效。
如机床行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和重型机床。机床产品市场需求发生重大调整,在大飞机、高速铁路、核电设备专项投资和机械制造厂技改升级等影响下,大型、重型机床及高档数控机床持续旺销,一般产品销售持续下降。2009年机床产量同比大幅下降,但数控机床产值不减反增。
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CMTBA)对197家重点企业1~9月的统计,金切机床产值数控化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达到53.6%;数控机床自给率已达60%左右,而此前只有40%左右。数控金切机床平均单价为45.7万元,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1%,正是产品结构优化,普通、传统数控机床减少,大重型和高档数控机床比重上升的结果。从2009年全年的数据来看,也佐证了这一结论:2009年金属切削机床总产量同比下降13.6%,但其中数控机床仅微幅下调了0.5%;而成形机床总产量上升了6.1%,其中数控机床的升幅更达16.8%。
如电工行业,着力发展节能减排、低碳产业。发电设备积极发展水能、核能、风能产品:2009年火电设备减产17.99%,而风电设备生产了480.98万千瓦,同比增幅171.89%,已占同期发电设备产量的4.01%(2008年只有2.04%)。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