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中国模具业前景美好中存危机,可从日本模具业发展历程中得启迪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拉动了模具工业的井喷发展,预计今后几年还有可高速发展的空间。表面看来中国模具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仍然有很多潜在危机,对此,我国可以参考日本模具业发展历程,从中得到一定的启迪。本篇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中国汽车2007年产量达到888.24万辆,同比上升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汽车销量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而且,汽车销量比2003年井喷时的439万辆翻了一番,预测 2008年中国汽车产量望超过1000万辆。众所周知,汽车中85%的零部件需模具成型,而每一车型需2000多付模具配套。据2008年保守估计,这增加的110多万辆汽车将需要近百亿元人民币产值的模具生产,这还没有计入新车型和改型汽车的需求。何况还有通讯、电子IT、家电、航天、航空、仪表、机电、建材、化工等行业对模具的大量需求。

    由此看来,似乎中国模具界前景相当美好。于是,高额投资、高息贷款、高价购机、高人争抢,形成了高峰纷涌的现状。而冷静思考一下,事实却并非如此,应该看到在发展过程中潜伏着很多危机,而其中一些已彰显出来,还有一些尚未得到人们关注。倘若现在不引起注意,到时措手不及,将后悔无穷。正如困扰于次贷危机和经济增长趋缓的美国,银行收紧了钱袋,一些提前消费者不免要从阔老沦为债奴。那么,怎样预先规划防范措施呢?不妨看看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的模具工业发展,或能有所领悟。

    日本模具发展历程

    1、实行优惠政策

    1945年抗日战争刚结束,日本模具工业并没被人们当作产业存在,随着贸易自由化和进口量的增大,该国模具企业陷入了十分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开始认识到模具是决定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产品,需要优惠政策扶持,由此着手制定和执行《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简称机振法),从1956年颁布,于1961年和1966年分别延长了5年,并在1971年和1979年统一了相关法规之后,正式于1985年失效。

    机振法中的《模具制造合理化基本计划》提出一个操作流程,即对照合理化基本计算模式,由模具企业向通产省物资别原科提出设备现代化计划,经审查后获得日本开发银行的特别融资。据统计,实施机振法开始5年,294个公司以6.5%特别利息获得了约112亿日元资金。直接效果是,模具企业生产设备的数量显著上升,如1958年日本模具企业共1164 家,平均每个公司的生产设备为14.9台,而到1964年这一数值增为23.6台。间接效果是,获得融资认可的流程本身就与模具企业经营体制改变、财务方面能力的强大相关联。以机振法的实施为契机,日本模具工业会于1957年成立,并通过该协会展开各种各样的信息收集活动,模具企业得以广泛接触国内外信息,成效十分明显。

    总之,日本政府并不是一味局限于单方面出台措施,而是更侧重于引导企业,促进其增强核心竞争力。鉴于此,日本模具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据国际模具协会1994年统计,1993年日本模具产值占到该年度世界模具总体产值的43.4%

    2、经济危机对模具企业的冲击

    1985广场协议以后,日元升值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很大冲击。日本制造业开始向东南亚各国进行产业转移以求降低成本,特别是1993~1995年的第4次日元升值以后,日本中小模具企业因订单减少、模具价格下压等问题,深陷经营危机。

    1991年到2005年,苦于日本国内巿场需求减少以及中小企业经营者后继无人等原因,日本模具生产厂家及模具就业人数在15年间分别减少了28%13%,模具产值也自1997年起呈现下滑(见表1、表 2),衰退率达11%。如1998年日本模具产值攀上18,700亿日元的高峰之后,2006年则降为4100亿日元。从模具产业的毛利率也可以断定,日本中小模具企业无疑受到了产业空心化和产业集群瓦解的强大打击。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