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新能源:培育竞争力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历过不同的能源“时代”,“薪柴时代”之后依次是“煤炭时代”、“石油时代”。但每个时代的兴起绝不意味着前一时代主力资源的枯竭,而是因为后一时代产生了更高效、更方便、更能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或几种新能源。“石油时代”之后的“后石油时代”也不是因为石油枯竭而使之到来。它应该是因地、因时的发展各种基础能源和新能源等多种清洁高效能源并存的时代。

新能源并非对环境无负面影响

  迫切要求大上新能源的更大压力来自环境保护。基础能源的主体是石油、煤炭、天然气,使用后都产生二氧化碳。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含碳能源使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从而威胁到环境和人类生存。

  在基础能源被判断为环境的祸首时,新能源被笼统地戴上绿色桂冠。其实,对新能源和环境的关系需要深入分析。以最“绿色”的生物质能源来说,以粮食生产乙醇已被证明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在许多人还被饥饿所困的时候,这种替代石油“捷径”的社会负面效应是非常严重的。以秸秆等纤维素生产代油燃料,抛开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其收集、初加工、运输、储存中要消耗多少能源?以麻风树种子等生产柴油,从大规模开垦荒山、种植到采收运输的过程中要消耗多少能源、化肥、农药?这个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生物品种单一化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所造成的危害都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在生态恢复能力较强的我国南方,大规模种植橡胶树、桉树(造纸)等所带来的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国多煤、缺油、少气的特点,引发了人们对煤制油、煤化工的热情。其实先不计其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仅从能源效益和环境上看也令人十分担忧。煤制油和煤化工过程中消耗了多少能源,从不同能源间的比较效益上是否属于优化选择,消耗了多少水,其生产中的废弃物产生多少污染,特别是在富煤而缺水、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北方这将造成多大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发展新能源需要三要素:科技、资金、时间

  新生事物开始总是脆弱、不完备的,作为发展中具有导向性的新能源,政府或公益性组织对其予以扶持、给予财政补贴是必要的。对目的在于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和市场份额的跨国公司来说,适度投资新能源,尽管赢利很少甚至开始时不赢利也是常见的,可以理解的。但这种补贴式的支持仅限于两类对象:一是科学研究(包括基础型和应用型),二是逐渐加大规模的工厂化实验。这种“试点”说穿了是花钱买经验教训,是为新能源走向成熟而交的“学费”。显然,对这种“试点”的数量和受补贴的时间都会有较严格的控制。补贴不应是永久的,当确实证明某条技术路线、某种工艺水平达不到要求时就应停止。如果不是这样,受补贴的新能源项目长期躺在特殊保护的温室里反倒会丧失生命活力,会阻碍其发展。

  为了推广燃料乙醇,我国批准4家国有企业试点,2002年以来它们共获两税减免1.9亿元、亏损补贴20亿元。事实证明这种工艺水平的乙醇生产是没有继续推广价值的。美国有4家大型玉米生产乙醇的工厂,一个已经破产,其余三个在获得政府新的补贴无望的情况下也面临倒闭的局面。以环境负面效应较少、呼声最高的太阳能、风能而论,小规模的应用似无大问题,但大规模应用时的蓄电和上网却有重大障碍,关键是其成本大幅度高于上网电价。各国无例外的采用补贴扶持,有的由电网企业负担,有的由国家直补,但归根到底还是要消费者分担这个补贴费。在号称“新能源产业取得革命性进展”的德国,能源企业要以高于市民价4倍的高价购买太阳能电力。即使在少数国家(地区)可以这样试验,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也会望而却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能源要形成足以改变能源构成的规摸,要取得与传统能源“平起平坐”甚至逐渐取而代之的地位,必须以财政支持为助推力,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降低成本,获得与传统能源相当甚至更高的市场生存能力。这种能力的具备既需要科技的引导扶持,更需要时间的积累。

新能源发展要分类型、分步骤、有重点

  无论是环境要求的提高还是新能源本身所展现出的美好远景都促进了对能源发展战略的研究。我认为发展新能源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基点是使其具有市场竞争力。毫无疑问,应以多种渠道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这种扶持要体现在依托科技水平的提高,形成高效的工艺和产业链以降低成本上,体现在推动从实验室成果向规模化工业生产的转变上,体现在使其具有市场竞争力上。扶持必须分类型、分步骤、有重点,不能平推式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支持新能源切忌一轰而上的“跃进”。

  不要给新能源以太高的指标压力。可能是出于对基础能源(特别是石油)可持续供应的担心,也可能受到环保的强大压力,一些人恨不得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能源低碳化甚至无碳化,从而给新能源发展设定了太高的指标。这类高指标给局外人以新能源发展已水到渠成的假象,也给规划制定者和执行者以过大的压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往往导致政策走偏,反而延误其正常发展。

  2009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正式公布了对我国未来能源做出四种情景(基准、节能、低碳、强化低碳)的预测。即使基准情景也要求2050年前我国能源效率比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的日本仍高10%。节能情景要充分实行当前已考虑到的各种节能措施,低碳情景要求主要依靠国内条件作出重大努力以实现二氧化碳低排放;强化低碳情景是在充分国际合作条件下作出更大努力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时的能源需求量及其构成。显然,强化低碳情景实现的难度极大。按照上述后三种情景的预测,新能源(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醇类汽油、生物柴油等)在全部能源中所占比例以2020年计依次为1.9%、4.5%、5.2%,以2050年值计依次为8.2%、13.8%、16.4%。显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直到21世纪初,中期基础能源也仍可能居绝对优势的主体地位(即大于80%、甚至90%)。这应是拟定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兼顾基础能源和新能源,但重点是基础能源。

  在基础能源中,2010~2050年核电和水电会有更快的发展(如按低碳情景2010~2050年核电和水电平均年增率依次为8.58%和1.85%,高于能源总量的平均年增率1.58%),但远未能改变化石能源为基础能源主体的传统格局。煤、油、气三者之和在未来能源的三种情景中占全部能源的比例以2020年计依次为87.6%、81.3%、79.6%,以2050年计依次为77.7%、67.4%、61.0%。而在未来的科技水平下化石基础能源是可以做到清洁化和相对低碳化(通过碳封存)的。显然,在未来我们仍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化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上以保障其供应。

  在新能源中居首位的是风电,在低碳情景中它分别占2020、2050年新能源总量的59.0%和30.0%。其次是生物质发电,其比例依次为15.7%、35.4%。对不同种类新能源的具体作用可能有争论,但其重点仍是相当明朗的。首要任务是节能减排。近年来在某些论坛上倡导新能源发出了相当大的声音,相形之下为节能减排的呼喊声好像不够。在我国能源发展中“节流”与“开源”并重,不过永远要把节能放在首位。无论基础能源还是新能源都来之不易,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减排(首要为二氧化碳)而言,中国面临更沉重的压力,许多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且以油、气为主要能源,它们发出了咄咄咄逼人的减排要求。我国在工业化上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而且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以煤为首的格局。

  在上述三种情景中,2020年煤炭占能源总量的比例仍然相当大,以2020年依次为58.1%、53.8%、52.2%,以2050年计也仍依次为41.1%、33.6%、28.6%。显然,在我国减排中煤炭清洁化应居于重要地位。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