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汽车行业的“大佬”齐聚长春庆祝千万辆汽车下线,仪式在一汽集团举行。
这对中国汽车行业,或者说对中国工业制造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兴奋的大事。毫不夸张地说,从那一天起,中国正式跨入“汽车大国”的行业,如无意外,今年起中国将超越德国、日本、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对发展还只有短短几十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这样的速度和成绩都是前所未有的。但在看到成绩的今天,与刚刚超越的全球前三大市场相比,我们的不足也显而易见。在中国汽车市场成长为全球第一之前,全球前三大的汽车市场美国、日本、德国数十年都保持着其稳定的地位和格局,从德国到美国再到日本,这三大市场在不同的阶段发展壮大。与目前中国市场不同的是,在这些国家市场发展壮大的同时,三大国家的汽车企业也随之壮大,并且形成各自鲜明的特色,而后成为全球最为主力的汽车企业。
今天的中国市场,汽车生产和消费都已经成为第一大市场,而国内的自主品牌与这些世界巨头相比,只能说是刚刚起步。这可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摆在我们面前更大的问题是,在把中国汽车市场培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的过程中,国内汽车行业,从品牌、技术、规模等各个方面都没有进入世界主流汽车企业的圈子,或者说这些自主品牌的实力仍远离全球汽车主流圈子。
这可能是任何一个非专业人士,一眼都能看到的现状。那么,造成现在这种现状的原因又是什么?过去,几乎伴随汽车行业的发展,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理由从对外开放汽车市场的政策,到社会、政策对自由企业支持不够,再到自主企业努力不够等。这样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但实际感觉是,市场的现状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其实,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作为技术上几乎从零起步的国内汽车企业,从起步开始就享受到市场膨胀带来的好处。回头看看,国内自主汽车企业哪个的发展不是以“坐飞机”的速度前进,企业技术、人才、经验的沉淀远远赶不上市场的发展。即便是拥有上百年技术沉淀的跨国汽车巨头,近几年在国内不停投资建厂的速度,也赶不上市场销售的速度。也就是说,在德国、日本、美国成长为全球大市场的过程中,市场给了本国品牌足够长大的时间,而国内给自主品牌发展的时间很短。
现在,在社会舆论和市场膨胀的双重压力之下,国内自主品牌“求大”心理急迫,更多企业在传统技术突破上信心不足,更多的人认为在技术上超越或者说追上德日美企业,不够现实。技术追随,甚至简单模仿还一直是自主企业的主流方向,因此,直到目前都没有形成自主品牌的鲜明特色。
在国内年产销量超过千万的今天,与市场同时膨胀起来的自主品牌,是该有从容挑战德日美“技术特色”的勇气了。只有相信自己的“技术特色”,中国自主汽车行业才有从“大”到“强”质变的机会。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