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再谈中国机床工业60年发展的主要经验,教训与展望

    2006年以来,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机床工业的重要性、战略性地位,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其后,国家发改委又制定出《数控机床发展专项规划》,要求:至2010年,数控系统自主知识产权的要占数控机床总量的75%;功能部件配套自给率60%以上;国产数控机床要占领国内市场的50%以上。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与市场调节的融合不断深化下,2007年、2009年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上,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刀具测量、附件等各种新产品琳琅满目,特别是大型、重型、复合加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许多国产自主创新产品的上市,不仅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也引起了国际机床工业界对中国机床的重视。
   
    1979年6月,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广告:“直接接受国内外用户订货。”这一举动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买卖双方互不见面的销售方式,也开启了机床行业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大门。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机床工业开始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合作生产各类数控机床。同时,通过在四大国际机床展上参展,在技术上广泛交流合作,使得中国机床工业的技术水平快速提高。

    改革开放后,整个机床工业加强了对广大用户和国外机床工业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特别是中国机床协会于1989年开始举办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以及媒体越来越多的对国内机床市场进行分析、报道,促进了我国机床行业对国内乃至国际市场需求的了解。此外,在掌握机床设计、制造、使用技术方面,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合作生产各类数控机床,不断进行仿创结合,诞生了一批如五轴联动控制加工中心、各种环保机床、大型、重型、高精度机床产品,使得全行业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尽管机床有着其作为共性技术的特点,在布局、结构、传动、控制等方面有共同点,通过互相学习,仿创结合能快速发展,然而一些高精产品的核心关键技术是仿制不出来的,只有依靠人才培养、加强科研,突破瓶颈,才能实现自主创新。

    然而,在这30年的发展中,仍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一、对整体现状、市场需求缺乏深入分析,缺乏全局和重点发展规划。

    长期以来,我国对机床拥有量的现状、市场需求缺乏全面、正确的统计数字和分析,许多统计分析未能与重点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紧密配合。这不符合整体机床工业的客观发展规律。

    我国在1980年机床拥有量为283万台,其中粗加工车床构成比为43%,精加工磨床占10%,工艺落后的原因就在于粗加工机床多而精加工机床少。30年后的2008年,中国机床工业约有5382家企业,机床拥有量约700万台,(美国约240万台、日本约140万台),粗加工机床仍占40%以上,精加工机床少于10%;与国外由高效自动化机床和数控机床组成的精加工机床占比20%~30%相比,我国的精加工机床构成比依然十分落后。

二、缺乏人才、科研力量薄弱,未能掌握核心技术、依赖进口。

    尽管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然而行业在人才培养、科研投入上仍表现出严重不足。生产制造都浮于表面,如建国初期的七大综合机床研究所,现已沦为一般性生产企业,失去了“参谋、攻坚、组织、服务”四大作用,已经发挥不出研发实力。

    由于研发环节薄弱,面临许多关键技术瓶颈,大量高精产品依赖进口。目前,我国航天、汽车工业的先进数控机床70%依赖进口。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三、主机与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刀具之间发展不协调,缺乏紧密配合。

    在改革开放30年中,数控机床的产量、消费量发展很快,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从产品结构上看,大部分为低、中档产品,高精机床才刚刚起步,关键技术以及核心配套件长期依赖进口。

    究其原因,一是对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刀具的发展,缺乏周密规划,与主机发展脱节。二是长期仿制国外产品,并没有吃透其核心技术。产品质量不过硬,基础不牢固,高档产品更难以发展创新。三是严重缺乏技术专家以及熟练的技术工人,在产品的精度上、质量上、可靠性上,技术不过硬,配套不过关。

    六十载光阴,说短不短。美国机床工业以不到60年时间超过当时居首位的英国;德国机床工业以不到60年的时间又赶超了美国;日本同样以不到60年时间,在机床工业实力和数控机床技术上,进入世界三大强国之一。

    同样也是60年,中国培育出了一个机床大国,然而,由“大”走“强”却任重道远。“机床工业强,则国强”。这已成为世界科技、经济、竞争力历史发展所充分证明。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对先进机床的需求将越来越高。因此,要深刻认清发展规律,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性、战略性地位,科学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扎扎实实地推进机床工业的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快讯 | 2024年马扎克大连技术中心开放日活动圆满举行
  • 24-11-22
  • 年终回馈 | 达诺巴特集团尊贵客户专享福利
  • 24-11-22
  • 原创 | PC-DMIS定制报告应用案例:电池盒密封圈检测
  • 24-11-22
  • 微课 | PC-DMIS专项技能_移动安全点、捕捉网格点
  • 24-11-22
  • 2024DMP大湾区工博会 | 力劲一体化压铸及后加工整体解决方案将亮相粤港澳大湾区
  • 24-11-22
  • 活动回顾 | PolyWorks Shanghai VIP技术交流日活动圆满落幕
  • 24-11-22
  • 中钨高新、株洲钻石与豪迈集团开展党建联学共建活动
  • 24-11-22
  • TOP30!海克斯康入选2024福布斯中国数字科技领军企业
  • 24-11-22
  • 从一片神奇玻璃的检测,看科技如何改变生活
  • 24-11-22
  • 直播预告 | 间隙面差检测如何做到精准高效?答案在这里
  • 24-11-22
  • 玩嗨啦!这群未来的“智慧工程师”来海克斯康研学了
  • 24-11-22
  • 海克斯康出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
  • 24-11-22
  • 磁编码器:电动车辆背后的隐形“英雄”
  • 24-11-22
  • 干货 | 温泽专家详解航空发动机叶片截面质心位置的计算
  • 24-11-22
  • 新品尝鲜 | 瓦尔特Thread·tec™ Omni丝锥TD117&TD217:螺纹加工的可靠选择
  • 24-11-22
  • 『里程碑』向采埃孚交付温泽第10,000台“德国制造”的坐标测量机
  • 24-11-22
  • 精英舰队有话说 | 山特维克可乐满MH20:如何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生产率?
  • 24-11-22
  • “问题迎刃而解时的成就感让我心潮澎湃,更重要的是我尽我所能帮助客户。”
  • 24-11-22
  • 公开课预告 | 轴类零件加工介绍及其自动化应用
  • 24-11-21
  • 卓越“新乡” 质量先行 | 埃马克中国第七届质量月圆满举行
  • 24-11-21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