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迄今为止的时间中,大型与中型国有汽车企业,受产业政策的影响,将合资而非自主品牌作为其发展重点。合资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式兼并重组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中国汽车逐渐走上巨型化的道路,一种类似于西方工业化早期的模式。
2009年3月,中航汽车成立后,与法国PSA标致雪铁龙就合资进行深入谈判;7月,广汽集团与菲亚特建立合资公司,之后与三菱汽车就成立新合资公司展开谈判;8月,一汽集团与通用成立商用车合资公司。这一系列的合资事件是近八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它们与中国汽车在1990年代所进行的广泛合资没有区别,但与中国在30年前开始的合资有非常大的差异。甚至可以说,这股合资潮流是1990年代的余波,它与改革开放之初的合资发展是两种选择。
自1990年代,中国汽车进入广泛合资的发展时期后,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地方企业,都进行了充分的合资,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的汽车制造商纷纷进入中国,建立了生产工厂。它们基本奠定了中国汽车现在的格局。后来,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之间也进行了程度不一的重组活动,但基本是围绕跨国汽车公司的需求来进行的。
本轮的合资,是各大汽车制造商为谋求规模上的扩充,而进行的合资。跨国汽车公司在经过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生存后,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因此,两方面的需求使得他们开始新的尝试。比如,哈飞与PSA集团的合作,是中航汽车在理论上具备做大的可能,而对PSA而言,与哈飞合作是其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的压力使然。通过这些合资,中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的规模的确得以扩大。
与这一操作相应的是,现在中国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汽车市场。这种市场因素,为他们的新动作找到了现实基础。大型国有企业必须成为市场的巨无霸型企业,他们需要生产几乎覆盖整个市场需求的产品。
一汽集团与通用汽车在商用车领域的合作,使得一汽集团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在乘用车领域,它有与德国大众、日本丰田、马自达等成立的合资公司。在商用车领域,通用的到来再次使其获得了巨大的优势。至少,在规模上,一汽集团可以真正保持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地位。但这样的地位能为一汽集团自身的竞争力带来什么呢?至少到目前为止,一汽集团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当然,从中国汽车进入大规模合资以来,没有人和组织就这个问题做出回答。但这并不代表问题本身是没有答案的。
被忽略或者掩盖的事实是,这与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制定的路线发生了根本性的偏离。据中国第一本汽车工业年鉴的记录,当时与跨国汽车公司进行合作,仅仅是中国汽车发展的手段。这一决策完全符合世界汽车发展的规律。而现在,与跨国汽车公司进行合作变成了目的。合资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已经清楚的说明了这一道理。
在市场层面,合资汽车制造商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主力。它们在产品、市场、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为这些合资汽车制造商的所在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与税收。在各方更注重短期利益的前提下,他们必然会为合资公司的发展创造便利。而自主品牌,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检验,这在综合投入上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两者相比较,选择合资成为必然。
2009年的数起合资,继续引领着中国汽车向前。按照目前的趋势,原来利用合资引进技术的目的,逐渐为追求企业规模的现实所代替。曾经有讨论就市场换技术进行分析,但在复杂的利益面前,这种讨论很难得出公正的结论,争论最后不了了之。
若此,追问规模利弊诸事,会被暂时的利益所取代。待到现在的巨无霸型企业出现经营难题后,业界会开始新一轮的反思,原来企业巨型化是欧美上次大萧条时期,企业因恐惧而聚合到一起的结果,他们忽略了市场本身的规则。简言之,弊端需要在很多年后才出现,现在无须担忧。
基于此,中国汽车会继续进行新的合资。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