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充电、技术、心理——新能源汽车发展三道坎

    再好的新能源汽车,如果无处充电,驾驶员也只能因车子“抛锚”而困在半道;再好的环保理念,如果技术无法突破,其价格将永远令人望而却步;再好的政府鼓励措施,如果企业不戒掉对政府的“心理依赖”,相关产业将永远是“扶不起的阿斗”。充电、技术与心理依赖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三道坎。

让充电能够像加油一样便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要想“大行其道”,首先就必须解决充电这个关键环节。然而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已接近20年,但充电设施却少得可怜,只有零星示范性充电站在支撑门面。有专家保守估计,要让充电站发展到加油站那样的普及程度,至少需要数千亿美元的投资。这样的投资从何而来?

    如此大的投资当然不可能一下子获得,而必须循序渐进,摸索到好的盈利和推广模式后才能逐渐投入。总部设在位于美国硅谷的“美好空间”公司的充电站的建设方案引人瞩目。该方案提出,可以利用分布在居民区、商厦、停车场和政府大楼等处的成千上万个充电站,让这些充电站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消费者随时随地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因此,利用现有民用电力网络发展充电站可谓一条捷径。德国电力设备制造商威图公司则计划在德国全国停车场中普及汽车充电系统。利用停车场等设施,在汽车停靠时充电,既省了时间,又节约了新建充电场所的费用,这也应是一个可行办法。

技术创新并非“天方夜谭” 

    德国汽车专家指出,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催生电动车所需的技术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尤其是在电池可靠度、可耐受性、安全性、充电速度以及车辆行驶距离等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与传统车辆相比都缺乏竞争力。比如,用220伏电源充电一次需要五六个小时,即便不开车灯、不用雨刷器,电动汽车也只能跑100公里至150公里。

    技术原因导致了新能源汽车车价整体偏高,持续行驶里程有限而且跑不快,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人们再有环保意识,谁又会去购买这种费钱又麻烦的汽车?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双管齐下,首先政府必须在产业起步阶段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使各类企业乐意进行研发,以使这种汽车的成本不断降低,最终达到盈利点。其次,汽车企业也需要有责任意识,加大研发力度。过去新能源汽车成本居高不下,很大原因与多数企业对研发三心二意有关。

    导致企业三心二意的原因在于传统汽车还有不少储备技术,汽车厂商们都想让这些技术赢占先机。更何况,这十几年来,随着亚洲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兴起,传统汽车又有了新市场。于是,以欧美厂商为主的汽车企业一直在一种轻歌曼舞的氛围中优美地旋转着,滑着轻松的小步舞,直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全球汽车市场才大幅度萎缩。

    随着全球变暖,减排的紧箍咒越念越紧,人们终于醒悟,过去的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发展新能源汽车了。从这一点看,新能源汽车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仍然有希望。

产业发展还需戒除“心理依赖症” 

    人们都知道政府必须发挥重要作用,从政策上大力支持民众购买新能源汽车,并资助企业进行研发。然而,现实证明这两方面的效果并不好。

    我们看到,十几年前,欧美汽车业尚代表着全球汽车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新能源车似乎一度接近市场化阶段,但在政府鼓励下,各大汽车厂商几乎全是至多推出几个示范车型,吊吊民众胃口,搪塞一下舆论。除了日本企业的几款新能源车勉强实现了量产外,新的技术和车型开发出来后大多束之高阁,实验室和仓库成了它们的归宿。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汽车产业关联度非常大,方方面面都需要巨大投入,发展新能源汽车也一样,政府不可能照单全收,只能起鼓励扶助作用。一味等靠政府投入,产业的盘子永远也做不大,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在习惯了呼吁政府大力扶持的叫喊后,各有关企业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如何进行产业内的联合与合作,怎样加强自身的责任心,怎样逐步把着力点切实放在新能源汽车上。因为,没有产量的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将居高不下;没有能源巨头等大型企业的参与,让充电设施遍布各地永远是痴人说梦;而缺少了汽车企业的自身修炼,产业不会有长足发展,研制出的新能源车永远只能是看上去很美的摆设。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