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现情况详解

     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非常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在9个工业行业规划中,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与鼓励兼并重组占据了很大的篇幅,成为政策共同的主线。从目前振兴规划实施的情况看,扩大内需为一些落后产品、落后企业提供了市场生存空间,在某种程度上给调整结构带来困难,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与调结构的政策存在矛盾,但这种矛盾只是暂时性的。去年年底以来我国之所以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剧烈冲击只是造成这种局面一个方面,而长期以来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结构性问题是更为重要的内在原因。

    2008年年底以来,在世界面临严重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为防止中国经济加速下滑,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包括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内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涉及到纺织、钢铁、汽车船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等9个重要的工业行业以及物流业,目前,前9个工业行业完成的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到80%,占GDP的比重也达到三分之一。可见,这些行业在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保增长目标基本实现

    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扩内需、保增长和调结构。从今年年初国务院通过到二季度陆续公布实施细则,这些规划的实施时间还比较短,其中结构调整方面的效果尚难显现,但是其在扩大内需、促进行业平稳增长方面已经收到明显效果,工业增速加速下滑的局面已被扭转。2009年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长7.5%,其中6月、7月的增速分别为10.7%和10.8%。进一步看,9个行业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

(1)汽车行业。培育汽车消费市场、刺激汽车市场需求的政策直接推动了今年以来汽车市场的回暖与高速增长,2009年1—7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10.09万辆和718.44万辆,同比增长20.33%和23.38%,其中乘用车是增长的主要动力,19家重点企业集团1—7月的利润也有望实现正增长。由于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的特点,汽车市场的回暖也为相关产业的稳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工业增长企稳回升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需要关注的是,刺激汽车市场需求的政策已经在短期内释放了大量潜在需求,下半年这一政策是否还能刺激汽车消费市场高速增长,有待进一步观察。

(2)钢铁行业。扩张性财政政策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高速增长,进而大大刺激了钢材的市场需求,钢材价格特别是建筑用钢材价格显著上扬。需求的持续回暖逐步改变了钢铁行业去年下半年持续负增长的局面,2009年1—7月,成品钢材产量累计同比增长了7.6%,粗钢产量累计增长了2.9%。其中,6月、7月成品钢材产量同比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7月份日均粗钢产量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企业效益来看,钢铁行业已经从整体上扭亏为盈,经营状况持续好转。需要关注的是,板材轧制能力严重过剩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在钢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缺乏相应的解决措施。

(3)有色金属行业。有色行业实施的收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拉动需求、稳定市场的作用,但这一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有色金属价格显著高于国外市场价格,导致有色金属进口数量的激增,对国内生产企业产生一定的冲击。2009年1—7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为264.3万吨,同比上升了75%,高于国内同期电解铜225.5万吨的产量;未锻造铝及铝材进口为161.1万吨,同比增加193.9%。进口对国内有色金属企业的冲击显而易见。需要关注的是,虽然在流动性严重过剩的背景下,有色金属价格大幅度上升,但是振兴规划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有色金属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未来在规划实施中应当考虑防止有色金属价格暴涨暴跌给生产企业带来的巨大风险。

(4)轻工业。“家电下乡”与“以旧换新”的政策显著刺激了家电的市场需求,家电行业生产加速,企业效益也出现小幅增长的趋势,但这种政策效应已经有减弱的迹象。我们通过具体数据来说明这一趋势,将春节效应剔除后,电视机产量从2008年10月开始,连续6个月同比负增长,2009年3月政策效应开始体现出来,当月同比降幅显著收窄,4月、5月同比增幅分别为11.3%和14.9%,此后政策效应有减弱的趋势,6月、7月的产量同比增幅已经下降到3.8%和3.5%;在洗衣机行业也出现了政策效应减弱的迹象,洗衣机产量在6月取得了16.8%的同比增幅后,7月下降了2.3%。对轻工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帮助一部分轻工企业渡过了难关,但是轻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从整体上看,振兴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轻工业实现增速企稳回升,2009年1—7月,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出口大幅下滑的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5)纺织行业。振兴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纺织企业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2009年1—7月,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其中7月份同比增长8.6%。从出口来看,纺织工业出口持续下滑,2009年1—6月,纺织原料与纺织制品出口额同比下降了11.2%,降幅没有收窄的迹象。调整出口退税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目前还难以抵消外需持续下降所带来的冲击。虽然振兴规划中提出了减轻纺织企业负担和加大金融支持的措施,但纺织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从企业效益来看,行业利润总额与去年基本持平,销售利润率则出现轻微下滑。

(6)船舶工业。在全球船舶工业陷入低潮的背景下,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虽然不能在短期内使市场走出低迷,但在稳定国内市场以及帮助骨干企业渡过难关两个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振兴规划推出后,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了对船舶融资的支持力度,使船舶企业融资难的局面有所改观。增加出口买方信贷投放、鼓励购买弃船的政策在市场急剧萎缩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稳定作用。据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792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561亿元,同比增长36.7%,增幅下降21.4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1191亿元,同比增长23.7%,增幅下降40个百分点。上半年船舶行业70户重点监测企业造船完工量123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0.2%;新承接船舶订单54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0.7%;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6793万载重吨,比年初有较大幅度下降,并且累计9个月下降。

(7)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装备制造业的企稳回升。国家大力推动的高效清洁能源、特高压输变电、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及其他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直接促进了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的回暖。2009年1—7月,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其中7月份同比增长11.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1.3%,其中6月、7月份同比增速分别为17.1%和20.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2.1%,其中6月、7月份同比增速分别为14%和12.1%。

(8)石化产业。从上半年的运行形势看,振兴规划稳定和扩大市场需求的短期效果并不明显,2009年1—6月,原油产量同比下降了1%;2009年1—6月,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仅1.5%。从中国石油(601857)和化工业协会提供的运行数据看,外贸形势严峻,出口持续恶化,上半年石化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23.7%,主要化工产品出口量同比降幅有扩大的趋势。总体上看,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多的是维护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的利益,对于中小企业缺乏考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振兴规划的短期效果不明显。

(9)电子信息产业。在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引导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措施直接拉动了通讯设备尤其是交换设备需求的迅速增长,也带动了通讯设备行业的迅速复苏。从企业效益看,1—2月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整体亏损,而到了5月份,企业盈利已经超过去年同期,处于较高水平。上半年电子计算机制造行业经历了持续下滑的调整过程,4月份以后,在国家“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刺激下有所回暖。同时,电子计算机产品的出口形势已经有所好转,上半年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9%,6月份下降0.9%。目前,电子计算机生产已经有所扩大,表明了企业对市场预期的转好。从企业效益看,电子计算机制造企业的盈利水平依然比较低下,无论是利润总额,还是销售利润率,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

调结构任重道远
  
    在一定程度上,调结构的目的也是为了在未来几年内逐渐将内需拉动转变成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以调整结构来拉动需求的方式在短期内难以奏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第一阶段又必须迅速阻止需求加速下滑以提振市场信心和维护社会稳定,因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刺激汽车等消费品需求这些直接扩大内需的政策必然成为这一阶段振兴规划的实施重点。在应对危机的第二阶段,市场信心逐渐恢复、民间投资回暖、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稳定以后,振兴规划的实施重点就应该转到调结构、促增长上来。

    从中长期看,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在促进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产品结构与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将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不过,从已经出台的实施细则来看,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1)在振兴规划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分析未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工业行业的影响,并据此调整和完善实施细则。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目前我国实施的超强度的财政刺激和投资拉动政策难以持续,经济的真正复苏还必须依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的调整,会对工业各行业发展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工业行业现有的格局。目前振兴规划对此研究相对不足,迫切需要进一步详细深入的分析,为在振兴规划推进过程中调整和改进实施细则提供支持。

(2)在振兴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具有淘汰落后和逐步将资源集中于高效企业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大企业和市场集中更具有效率性特征。由于我国市场体制还不完善,地方保护与行政干预往往使得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大打折扣。在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兼并重组主要依靠行政性手段,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短期内政策可操作性方面的考虑。但是,依靠行政性手段本身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从长期看,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市场集中和造就高效大企业还必须依靠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因而,作为为期3年的振兴规划,需要更多考虑如何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体制以及如何让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3)在振兴规划提出的兼并重组政策中,行政主导、扶大限小的色彩浓厚,这些政策会有一些负面影响,需要在下一步实施过程中加以调整和完善。

    我国主要依靠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与地方政府权力来推动兼并重组,其效率相对低下。1996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重组联合事件近70起,资本介入的不超过5%,民营企业间的重组不超过15%,取得实效的不足30%。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鞍本集团等企业的实质性重组,实际上反映了这些企业集团在重组后整合进程缓慢,资源整合效率比较低。

    “扶大限小”的政策导向也是导致低效率重组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扶持大企业、限制小企业”的政策导向下,地方政府为了避免本地企业被政策边缘化,也为了获取更多的政策扶植,自然倾向于将本地企业拼凑在一起。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的组建实际就是出于这样一种目的。这种兼并有异于高效率企业对低效率企业的兼并整合,往往是几家效率并不高的企业在形式上进行组合而已。

(4)在振兴规划提出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中,对于落后产能的界定多以设备规模作为标准,在进一步实施过程中应考虑以环保、能耗等技术经济指标作为标准。

    在石化、钢铁、船舶等行业的振兴规划中,淘汰落后产能以设备规模作为主要标准,这可能会导致小企业避免被淘汰而投资相对大规模的设备,使产能过剩问题加重。建议淘汰落后产能以环保、能耗等技术经济指标作为标准,不以企业、设备规模作为标准而进行一刀切。

(5)在实施振兴规划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市场真实需求,充分尊重企业自身的选择,避免矫枉过正。

    脱离市场需求过分强调所谓高端产品的比例,可能会导致所谓高端产品产能的严重过剩。此前的钢铁产业政策中过分强调提高板带比,直接导致目前板带材轧制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其中限制线材、螺纹钢产能等低端产品的政策,则直接导致建筑钢材市场供应的相对短缺。此外,在支持自主研发与技术改造的相关财政资金的分配运用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细节,避免“跑部钱进”,让有限的资金真正起到推动自主研发和技术改造的作用。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