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国家大飞机重大专项的实施,一系列扩大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的出台以及航空工业的战略转型,给陕西省航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面对机遇的呼唤,如何释放出这些活力呢?记者近日采访了陕西省国防科技和航空工业办公室主任赵西民。他表示,科学整合资源,打造产业“航母”,实现集群发展,这是振兴陕西省航空产业的必由之路。
借势发力
今年2月1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中航飞机公司在西安成立。该公司是中航工业集团按照专业化整合发展的核心业务板块,是集预研、设计、制造、销售与服务一体化的公司,主要承担着大中型运输机、特种飞机、支线民用客机和大型客机机体部件的研制生产任务。
业内专家预计,中航飞机公司的成立,将有力地推进我国大中型飞机的发展,有效带动航空制造、动力、机载系统、新材料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完善陕西省航空产业发展链条,带动省内与航空配套的机械、电子、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产业的快速壮大。
而早在2004年8月11日,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准成立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赵西民告诉记者,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航空产业基地在“产业集群化、配套专业化、运行市场化、合作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令人欣喜的步伐,初步形成了航空配套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已注册企业185家,其中民营企业约占90%。
航空产业基地为民营企业涉足航空领域搭建了一座桥梁,同时也使分散的民间资本在航空产业领域中进行了整合。
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原则,陕西省在西安航空产业基地发展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咸阳空港产业园、宝鸡飞行培训园、渭南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和汉中航空工业园建设,构建以产业聚集、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与转包生产、改装维修与配套服务等为主的“一基地四园区”航空产业发展平台,为航空产业“航母”的起航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国际合作
沿着大雁塔向正南方驾车直行,在通向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的雁南路上,几十块巨大醒目的以航天为主题的广告牌不断闪现在眼前,正在建设的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就坐落于此。
在西安航空产业基地采访时记者感受到,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航空产业巨头开始将视线转向受影响较小的中国市场,众多国际知名航空企业通过设立分公司,或联手培养配套生产商等方式纷纷入驻基地,使这里成为国外航空产业的“避风港”。
浦菲沃(西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首家入驻航空基地的德资企业。该公司的欧洲总部具有95年的航空制造经验,长期为波音、空客等国际知名航空企业提供配套生产。该公司于去年11月初再次与航空基地管委会签署扩大厂房面积的协议,这已是该公司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第二次扩大生产面积了。
“之所以选择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来投资,就是看中了这里完善的航空产业链、充足的航空科研技术人才和航空基地管委会提供的贴心服务。”董事长斯图尔特先生告诉记者,公司在欧洲的分公司几乎不能继续接受订单。但西安公司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中国本身具有成为世界航空大国的潜力,中国政府今年又不断加大对航空产业的支持力度。金融危机以来,该公司总部连续两次扩大西安分公司的生产规模。现在西安分公司的订单源源不断,利润率也比在欧洲时的5%提高了数倍。
康铖(西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数控机床生产、精密零部件加工、通讯设备加工等业务。当金融危机波及东南沿海地区时,该公司果断投资阎良航空基地,设立了分公司。入驻基地以来,管委会积极协助该公司与国内大型知名航空企业建立业务联系,为国产民用飞机生产精密零部件,公司获得了稳定的订单和丰厚的效益回报。今年年初,该公司将深圳的部分生产线转移到航空基地来,目前正计划在航空基地购置土地,规划建设新的厂房。前不久,为新增生产线招聘了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
2008年初,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成立。同年5月,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开始专业化整合,在上海、天津、珠海等沿海地区成立了商用发动机、直升机、通用飞机等公司,实现了航空产业发展的新构想和新布局。同时,也带来了对航空高层次人才的极大需求,人才流动加快,人才需求竞争尤为激烈。如何吸引、留住、培养人才,这也是陕西省航空产业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环节。
针对这一情况,赵西民说:“为推进航空产业快速发展,加快航空人才队伍建设,陕西省政府专门设立了‘航空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陕西省航空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奖励和创新团队建设。”
显而易见,随着陕西省航空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势的逐步显现,陕西省航空产业自身潜在的创新要素被不断激活,更可喜的是该省航空产业的“磁场”效应不断增强,开始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创新要素融入陕西省的航空产业。
资源整合
当前,陕西省航空产业进行了初步整合,形成中航飞机公司为旗舰和西安航空产业基地等“一基地四园区”为支撑的产业“航母”,发展优势正在逐步显现。但是,该省航空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此,赵西民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必须坚持军民统筹与加快发展、创新机制与深化改革、产业聚集与园区建设、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推动航空产业内的组织结构、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航空产业集群化发展。
赵西民说,2008年陕西航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09%,占陕西军工总产值的60%。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对航空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把航空产业作为陕西省优先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并在这次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中,专门成立了航空产业发展办公室,其职能划入陕西省国防科技和航空工业办公室,加强了对陕西省航空产业发展的领导;近期陕西省政府还出台了《陕西省航空产业振兴规划》,并加快制定《陕西省航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对该省航空产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
基于雄厚的航空产业基础和明显的国内比较优势,当前陕西省航空产业的发展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支持,以大型飞机项目为带动,按照“市场导向,产品牵引;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三机并举,带动配套;集群发展,园区承载;国际合作,国内联合”的发展思路,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构建“一基地四园区”为平台的航空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以大中型飞机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推进航空产业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带动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龙头产业。到2020年在陕西省形成大飞机批量生产能力,涡桨支线飞机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机载设备成为世界著名品牌,陕西省航空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实现由航空大省向航空产业强省的飞跃。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