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促使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由于传统能源日趋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模正不断扩大。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国内能源市场发展受到了一定冲击,但这也给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
目前,中国政府抓住经济结构调整时机,着力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这也给跨国公司提供了投资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机会,许多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新能源市场。
新能源产业对跨国公司有巨大吸引力
西门子中国区总裁郝睿强7月4日在全球智库峰会上表示,西门子在华中期环保投资计划有50亿元将投入到与节能和环保相关的技术创新。他说,西门子作为世界风能市场的领跑者,同样看好风能在中国的发展潜力,特别是沿海地区。
5月31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明确指出,上海将以核电、风电、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为重点,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支撑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绿色”引擎。
5月22日,西门子在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区开工建设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厂。
在全球智库峰会“可持续发展与宏观经济政策”分论坛上,清洁技术公司总裁尼古拉斯·帕克说,我们在中国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会大幅上升,如果我们把钱投资在中国,会比投资在美国或者欧洲的回报更高,如果在中国投资20亿元,可能在其他地方就要投80亿元。
净化空气任务组织亚太区首席代表孙嗣敏在全球智库峰会上也表示,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大国都把应对气候变化的危机和应对金融危机同步推进。所以,推进低碳经济,既要促进经济的复苏,又要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所以低碳经济领域就成为当前重点投入的领域。
新能源产业目前在中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金融危机促使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转型,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到2008年底,我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超过了9%。2007年,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2008年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在不利经济形势下仍保持了30%的高增长。
新能源产业应更开放
“在新能源产业,跨国公司在设备、技术方面都有优势,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一个大的问题就是相关产品太贵,环保虽然好,但是成本太高,而跨国公司的进入不但可以带来新技术,而且还引入了竞争发展规模经济,这样新能源成本就会降下来,因此这些领域要鼓励外资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隆国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许多跨国公司在新能源产业开发上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埃克森美孚公司经理弗兰内里在全球智库峰会上表示,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的一些技术已经开始商业化,比如一些新型电池,还有液化能源、汽化能源、二氧化碳捕捉等都是很先进的技术。
在新能源产业开发上,中国历来非常重视开展国际合作,目前许多新能源开发项目已有跨国公司的参与。
“煤炭的汽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中国和北美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在美国进行了一些试点,也进行了很多商业运作。在中国,现在已经有一个乙醇工厂在使用这样的技术,而这个技术会越来越重要,可以减少我们的‘碳足迹’。”美国能源部国家研究中心碳管理项目负责人弗里德曼在全球智库峰会上表示。
但是,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董超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领域还没有完全对外放开,例如风能,很少有外资企业在风能产业中占据中国很大的市场份额。
正泰集团总裁南存辉在全球智库峰会上表示,要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可再生能源应用当中所占的比重,参与国际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工程投资,形成提供工程建设、解决方案的能力,推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推进包括新一代光伏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的研发,使新能源能够在将来的能源格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新能源产业的许多新兴领域中国还没有完全放开。”董超认为,多年来我们要以市场换技术,但是否能换来技术谁也说不清楚,包括家电等许多行业都存在这样的争议。
参与全球智库峰会的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各国政府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中,都对新能源产业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肯定,并将新能源利用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考虑之中,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将成为新一轮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的重要战场,而跨国公司在全球新能源开发过程中会起到技术、资金等先导作用,中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要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优势,做到为我所用,激活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国际金属加工网编辑:刘海涛)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