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正式实施。此次发布的《规则》对新能源汽车产品按技术水平细分为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并相应限定其市场化的范围,对车企准入也进行了限定。
《规则》所附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阶段划分表(2010年12月31日前适用)》中,将使用镍氢电池和铅酸蓄电池的混合动力乘用车列入成熟期。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和纯电动汽车,则列入发展期。发展期产品允许进行批量生产,但只能在批准的区域销售使用,并至少对20%的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成熟期产品与常规汽车产品相同,可在全国销售使用。这意味着,在2010年12月31日前,装配锂电池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将被限定销售区域。
从规划中看出,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是重点发展方向,但是在《规划》又做了明显的限制。也就是说,被巴菲特看好也被市场热捧的锂电池电动车败在了镍氢电池混合动力的手上!镍氢电池未来的命运真的就能因此而走红吗?一时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
现状:
据中投顾问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员李胜茂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中动力锂电池汽车发展前景最被看好,但是,工信部此次制定的标准并不利于锂电池汽车在全国范围普及推广,更进一步说,这或许将束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而被工信部看好的镍氢电池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短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委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天顺也表示,虽然中国储氢材料丰富,但提炼技术不高,电池组一致性差,技术问题至今没有突破,而且镍氢电池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发展:
镍氢(NiMH)电池继续在电池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中国镍氢电池的年产量一直稳步增长。2006年中国镍氢电池产量超过9.6亿只,2007年产量继续以超过15%的速度增长,达到11亿只左右。 而在《规则》中被限制的锂离子电池自1992年由索尼公司产业化以来,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基本由日本独霸天下。2000年以前,日本锂离子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2003年,中国电池总产量已达262亿只,约占全球电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电池制造大国,目前的电池产量和出口量都位居世界第一。
如果电动汽车是石油用完后汽车的主流,那么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肯定会大行其道,而在锂电池方面有深入研发与投资的企业将会成为未来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巨头,甚至可能改变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格局。近几年将投产汽车用锂电池的企业很多都不在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之列,现有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中只有博世、大陆集团、麦格纳、江森自控、日立(汽车业务)等还力图在锂电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而且大都通过合资或收购方式来实现对这一陌生、但潜力巨大的市场的掌控。
趋势:
对于缺少自主的、核心的汽车零部件技术的中国来说,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电池和电机系统,是中国相关企业成为全球领先供应商的重要机会。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和国外的差距没有现在的零部件核心技术那么大,国外也没有比中国早多少年。加上中国本身的成本优势,以及在电动自行车用电池(尤其是锂电池)方面积累的经验,中国完全有可能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锂电池方面生产出性价比很高的产品,并有可能占领技术的最高端。
点评:不管是发展期的锂电池还是成熟期的镍氢电池,都将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的主角,他们的胜负也许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中找到答案。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