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基于PLC的DCS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更加关注,各地陆续新建了一大批污水处理厂。这些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根据自身特点,对控制系统的性能和价格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庆市奉节污水处理厂采用CASS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日处理量为3万吨。其DCS系统以高性价比的PLC为控制单元,采用商用计算机为监控站。整个系统在实现生产自动化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系统成本,从2004年投产至今运行情况良好。
1 生产工艺简介
  污水处理是一种连续的生化反应过程,有氧化沟工艺、AO、SBR、CASS等众多不同的处理工艺。奉节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为新型改良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属于改进型SBR工艺的一种,由格栅井、CASS池、鼓风机房、加药间、储泥池、脱水机房、接触消毒池组成。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可升降的滗水器最大限度降低了排水水流对底部沉淀污泥扰动。
  (2)抗冲击力强,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高,同时具有脱氮除磷功能。
  (3)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低,运转费用省。
  (4)管理简单,运行可靠,出水水质好,无异味。
  (5)污泥产量低,污泥性质稳定,不发生污泥膨胀。
2 DCS控制系统选型及硬件配置
2.1 DCS系统的选型
  重庆市奉节口前污水处理厂为三峡库区国债项目建设的第一批污水处理厂,根据实际的工艺要求及建设特点,该项目对控制系统提出了如下要求:
  (1)受控设备控制点数在800点内。控制工艺较为复杂,但是我们所需要的算法并不复杂,基本以时间控制和位式控制为主。
  (2)控制系统须成熟可靠,便于调试和维护。
  (3)考虑到会有第三方产品,网络通讯及其协议须具备开放性和标准性。
  (4)测量设备和受控设备均为传统设备,基本不带现场总线通讯能力,所以输入、输出控制还是以传统的I/O点为基础。
  (5)作为国债投资项目,尽可能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降低造价。
  经过比较,该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以PLC为基础的DCS控制系统,该系统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其性能和价格上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2.2 基于PLC的DCS系统
  传统DCS是针对流程工业的仪表控制系统发展起来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连续物理量的监视与调节。PLC是针对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一般来说,PLC是一种局部的控制器,但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以及工业以太网的出现,多台PLC能够互连起来而形成的较大控制系统。与单个的PLC相比有几点重大的改变:
  (1)在网络上挂接了在线的通用计算机,其作用一是实现系统组态、编程和下装,二是在线监视被控过程的状态。这样,一个具有现场控制层和协调控制层的DCS雏形就出现了。
  (2)在PLC中增加了模拟量I/O接口和数值计算功能,这样,PLC就不仅可以完成逻辑控制,也可以完成模拟量监测及控制和混合控制的功能。
  (3)越来越多的PLC厂家把专用的网络改成为通用的网络,这样就使PLC有条件和其它各种计算机系统和设备实现集成,以组成大型的控制系统。
  上述几点改变使得PLC组成的系统具备了DCS的形态。由于PLC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多年,其I/O接口、编程方法、网络通信都趋于标准化和适应开放系统的要求,同时通过扩展能够增加现场总线通讯功能。加上PLC在价格上的优势,使得PLC在分布式控制系统领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很多应用领域具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
2.3 奉节污水处理厂DCS系统配置及构成
  DCS控制系统以工业以太网这种开放式的网络结构为基础,由三个下位控制站PLC0、PLC1、PLC2站,1个上位工程师站、1个上位操作员站组成。其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PLC0控制站安装在中央管理中心的大屏幕马塞克模拟显示屏内,通过以太网采集各设备的状态信号并用RS232的通讯方式与马赛克屏通讯,将生产的整个流程以及设备状态显示出来。
  PLC1安装在变配电所,负责控制格栅井、污水提升泵、沉砂池、1号CASS池、2号CASS池、3号CASS池、鼓风机房、储泥池及流量井流量检测、接触消毒池的部分检测控制、配电室的部分电力参数监测。
  PLC2安装于加药间。用于控制加药间的电磁阀、搅拌器、隔膜泵在内的全套加药设备。
  中央管理中心的两台监控计算机采用DELL公司的OptiPlex系列台式机。OptiPlex系列台式机定位于初级服务器应用,在高性能的前提下其专门设计的钢丝屏蔽层结构以及散热系统保证了系统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所采用的监控软件是基于微软的Windows 2000平台的,商用机对操作系统的兼容性比工控机略好。
  该厂整个控制的系统信息交换层和控制层两层合一。采用先进的工业以太网,具有高速可靠的特点。工业以太网是以传统以太网为基础,针对工业控制的要求,改良后的一种信息及控制网,具有一网到底和降低网络造价的特点。
3 自控系统功能
3.1 监控软件
  监控软件采用开物2000软件,开物2000为北京华富慧通开发的一款通用监控软件,该软件对OPC通讯方式支持较好。OPC(OLE for ProcessContro1)是基于COM(Component Object Mode1)和DCOM(Distributed Component Object Mode1)技术的面向对象软件协议。OPC为现场设备、自动控制应用软件和企业管理应用软件之间提供了开放、一致的接口规范,为来自不同供应商的软、硬件提供“即插即用”的连接。
  本系统的监控软件和DCS硬件之间的通讯协议采用OPC方式,ROCKWELL的RSLINX软件为OPC SEVER端而监控软件作为OPC CLIENT读取数据,采用该方式通讯避免了监控软件对DCS系统驱动程序支持不完善的情况发生。
3.2 控制方式X
  为便于操作调试和事故的紧急处理,系统控制方式分为三种:
  (1)就地手动方式。即通过就地控制箱或MCC上的按扭、开关操纵设备。
  (2)遥控方式。通过中央管理中心的两台计算机在手动模式下控制设备。
  (3)自动方式。系统根据工况自动完成设备的启停、调节控制。
  遥控和就地控制方式的切换由MCC柜或就地控制箱完成;自动方式和遥控方式的切换由两台监控计算机完成。
3.3 监控功能
  两台计算机分别作为操作站和工程师站相互备用,设置于中央管理中心,对全厂工艺设备运行状况、运行参数进行集中监控,遥控现场设备。监控计算机通过集成的1000M网卡与PLC系统经工业以太网进行数据交换。
  主要功能:
  (1)工艺流程监控功能。系统能按工艺要求对污水处理的各环节参数及设备状态进行监视,同时根据工艺要求选择自动、顺序、定时等控制方式。
  (2)报警及报警记录功能。当设备发生事故时,系统将在计算机、马赛克大屏幕、就地控制箱上进行报警指示。同时计算机将对所发生的报警内容、时间及确认时间进行记录。在计算机上还可进行语音报警。
  (3)联锁保护功能。当系统检测到局部故障后启动相应的联锁保护程序。
  (4)参数设定功能。可在中央管理中心的任何一台监控计算机或现场控制站的人机界面上进行报警上下限、调节参数、运行时间等参数的设定。
  (5)数据记录存储功能。系统可对重要数据如工艺参数、工况、设备运行时间等进行记录储存,以备调用。
  (6)操作记录功能。系统自动保存重要操作记录,如改动参数,操作设备的操作员代号、时间、内容等。
  (7)实时数据曲线和历史数据曲线。对重要工艺参数可以进行实时曲线显示,并记录历史数据曲线。
  (8)多级口令保护功能。在中央管理中心的任何一台监控计算机上可设定不同操作权限,只有相应操作权限的操作员,在输入正确的口令后才可访问该级画面。
  (9)打印功能。可进行报表打印、曲线打印、图形打印。
4 工程效果
  该工程于2003年5月份开始实施,2004年4月份设备移交厂方运行,其DCS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无损坏情况。系统投入使用后,操作人员在中央管理中心就能够全面了解整个工厂的运行情,DCS系统对泵及滗水器等主要设备能够根据预先设定好的参数进行自动控制。整个系统只需中央管理中心操作人员就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了值班员的劳动强度。该系统的投运解决了以往污水处理厂自动化程度低,所有设备均需手动操作,值班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易出错,出水水质不稳定、生产过程无法集中监控的问题。该厂作为三峡库区第一批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对三峡库区水质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级政府领导多次对该厂进行视察和工作指导,对该厂的生产以及工艺水平给予了良好的评价,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结语
  PLC作为成熟的控制器其编程语言及系统结构具有统一性,便于控制系统的调试及维护。虽然PLC控制算法相对单一,但是却很好的满足了污水生产工艺的要求,在避免功能浪费的同时降低了系统造价。采用工业以太网技术,保证了通讯网络良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同时实现了通讯的高速化。以PLC为基础采用工业以太网搭建的DCS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厂的自动化控制中具有成熟可靠,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同时也降低了工程造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Rockwell Automation.EtherNet/IP简介[EB/OL].https://www.rockwellautomation.com.cn/applications/gs/ap/gscn.nsf/pages/Controller_ Network2007—2—20.
[2]何衍庆,俞金寿.集散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修订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3]王常力,廖道文.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