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已造成欧美经济处于危险之中。作为亚洲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大国,中日的产业格局今后将如何调整?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认为,四万亿元人民币内需的强劲拉动将推动中国制造业在汽车、工程机械、高速列车、支线飞机等重大技术领域取得飞速发展。日本制造业也将战略重心移向中国。
日本的离岸经济欣欣向荣
所谓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以致于面临崩溃之类的现象与议论,如果认识到,有问题的、遭遇到麻烦的,主要是日本的在地经济而不是离岸经济,那么,便会发现,它的离岸经济其实是在稳定地、高质量地成长中……
据《日本经济的今天和明天》一文引用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的统计和财务省公布的数字,到2000年年底为止,日本的海外总资产为346兆日圆约合32 046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当年GDP总额的67.42﹪。其中,海外负债为19 727亿美元,扣除之后,尚余海外净资产为12 319亿美元,相当于GDP总额的26﹪。这是一笔不得了的资产,因为,它占全球海外净资产的五成以上。又悉,日本的海外总资产中,除去13 280亿美元为金融债券等投资外,剩下的18 766亿美元,都是直接投资于制造业和不动产等各类产业……。显然地,美国只能望其项背,更休提中国的成绩了!实际上,光是日本在海外制造业的销售总额,便可以超过中国GDP的总额──中国当然还没有什么可观的海外净资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大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盈利上,奋力改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一门心思为增加企业的销售利润而努力时,日本人却在利用资本经营的方式登堂入室,进来坐收渔利。它以兼并、投资、控股的手段参与全球各地热门企业的发展;以购买别国债券的方式加入经济增长地区的运行。全球哪个地方经济热络,哪个行业销售畅旺,哪个地方就有日本资金在运行。到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总资产一举增加3 317亿美元,达到32 046亿美元,光是海外证券方面的资产就达13 280亿美元,超过其海外总资产的三分之一,足见其资本运行力度之大。2000年的海外资产投入只有26.63兆日圆,而海外净资产却增加了48.3兆日圆,减去投入部分,去年一年,其海外资本经营中的净增长就达到21.67兆日圆,相当于2 000多亿美元。如果单靠产品销售来获得2 000亿美元纯利,至少需要销20 000亿美元以上的产品。如果在既有基础上还要从别人手上夺取这万亿美元的市场,就足以使日本与其它各国刀枪相见。而登堂入室你中有我的资本盈利,却不必背负这20 000多亿美元销售的包袱,也不要冒与其它对手翻脸的风险。而且这种资本增值获取的利益,还能在今后每年的运行中增值获利,比产品销售的一次性利润更有价值。这种两条腿走路,将资本增值作为企业经营重要手段的作法,比单纯的产品销售和生产设备、技术转移,更加有利于增强市场的控制能力,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
由此可见,日本大企业的第二次产业大转移,是从成本性战略转移到市场性战略转移,是在“在地经济”大叫“景气低迷”以及“产业空洞化”的情况下雷厉风行的。在某种意义上,“离岸经济”的旗开得胜,掩盖了“在地经济”的问题;而日本统治精英亦因此获得有利条件来用其独特方式,处理困扰在地经济的不良债权之类的问题。
互利互惠的中日制造产业链关系
受国际经济低迷、日元高位运行和欧美贸易壁垒的影响,日本制造业订单减少,市场份额降低,失业人数增加,亏损加剧,国际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但是,日本制造业与中国制造业的情况大不一样,日本制造业已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高端,发展空间有限,面临转型。而中国制造业受传统工业化的影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科技水平落后,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还是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罗百辉认为,中国经济持续性高速成长给日本企业带来开拓巨大市场的机会。在中国这个巨大市场同各国竞争,建立其生产基地,是日本企业生存之道。
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沉才彬博士总结出几点:(1)中国现在的发展态势,欣欣向荣,同1970年代高速成长期后期的日本近似;(2)相形于一个跃进的中国,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停滞的日本;(3)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日中两国在经济发展上进行交流协作的可能性是在增加之中,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共同利益……。中日经济的合作关系实际上是一个未开发的处女地;日本在地经济对离岸经济的转移、支持,使它自己可以吐故纳新,进行一次调整和提高;中国在地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日本离岸经济的介入,只有持续性地发展,在此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经济,也才有可能借日本等国的离岸经济,建立自己的离岸经济!
目前很多日本企业开始把过去在欧美的战略重心开始向中国、印度等新型经济体转移,并加大了投资力度。日本夏普公司将首次和中国合作生产液晶电视面板;日产汽车今年将加大在武汉的投资,全面推进纯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罗百辉分析认为,日本部份企业开始从传统产业领域退出,正全面进军新能源技术领域,寻求新科技革命以实现新的突围,一批新科技高技术产业正在移师中国。这是由于传统产业在中国面临同质化竞争,边际利润急剧减少的原因。而新技术产业还处于绝对优势,在中国这个大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而此轮日资企业转移并非部分媒体热议的“大批日资从中国迁徙”的说法。据统计,目前约有二万家日本企业在中国发展,其中主要为制造业,其整体盈利水平很不错。日产公司首席执行官志贺俊之说,全球的合资公司和分公司中,唯有中国公司盈利,现在是中国公司在挽救整个集团公司。同样在丰田、本田等大型日资企业,虽然增长幅度受全球经济震荡有所下降,但是对日资企业在中国的盈利水平依然乐观。日资企业一方面在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投入,扩大市场占有率;另外就是不断开发新产品,调整产业结构,力求在金融危机之后,依托新技术新产品占领新的市场。经济危机之后,在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业、生物科技、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由于日本企业掌握有过硬的先进技术,金融危机后日本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并领跑这些产业。而中国制造业将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并将进一步推动工业化进程,提高国际竞争力。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