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汽车销量连续超过美国的诸多报道似乎刺激了某些媒体的神经,于是乎,“丰产不丰收”“昙花一现”的诸多言论也随之见诸某些报端。仔细考量:中国的汽车销量跃居全球第一,招谁惹谁了吗?
毋庸置疑,美国汽车市场独领风骚年头已久,然而,时过境迁,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已经让美国的汽车市场遭受重创,且不论美国的汽车销量已经跌到了近几年的低谷,就是连百年汽车巨头通用,早已开始从市场老大的位子相继让位于丰田,现在连市场老二的位子又岌岌可危:一边是破产的压力不断升级,一边又有机构断言,市场老二的位置将拱手让位于大众。这样,某些媒体的刺耳的言论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某些媒体质疑的几个不同忽视的“事实”:
“事实”一:“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有数十个都是小型的,却要服务于主体区域市场,结构不合理。”
的确,中国的汽车制造商至今还没诞生一个像美国通用、福特这样的百年汽车巨头,可中国的汽车企业发展不过几十年,在上世纪还被视为奢侈品的汽车走进中国的平民百姓家不过10多个年头。但一系列的数字表明:中国的汽车企业和汽车市场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从美国各大车企披露的数据显示,3月份美国汽车销量继续大幅下滑:美国三大车企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3月的销量较去年同期都有超过30%的跌幅。其中,通用汽车公司的销量从去年同期的28万辆降至15.6万辆,同比下跌了45%;福特汽车公司的销量从去年同期的22.6万辆降至13.1万辆,同比下跌了42.1%;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销量从去年同期的16.6万辆降至10.1万辆,同比下跌了39.3%。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56.76万辆和267.88万辆,同比增长1.91%和3.88%。中国汽车市场首次获得季度全球销售冠军。这也是中国汽车销量连续第三月超过美国。在加上近期中国出台的一系列“调结构、扩内需、促发展”的措施,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依然保持领先于美国汽车市场的活力。
而中国最近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明确提出,“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在规划细则中明确指出,将鼓励一汽、东风、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国内外汽车配套市场份额。由此可见,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动荡中,中国的汽车产业布局也在加速调整,通过做大做强全国性的汽车企业和做大做强区域性的汽车企业服务于日益庞大的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几年,通过汽车企业的全国性的重组和区域性重组步伐的加大,中国的汽车企业的结构性升级也在提速。正因为中国的汽车企业不存在尾大不掉的结构性的致命弱点,再加上中国拥有的巨大的内需市场,因而相对于负荷超载、管理滞后、千疮百孔的美国的几大汽车巨头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抵御能力更胜一筹。
“事实”二: “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一个汽车制造商的产品成功地符合美国严格的安全标准。”“大多数中国汽车都只能出口到别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拉丁美洲和非洲,根本进不了欧美以及日韩的市场。”
没有“任何一个”不知道按美国人的思维应该怎样理解。而就在今年年初,美国一家专门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的公司ZAP已经在美国开始销售两款由中国汽车生产商生产的纯电动汽车,这两款纯电动车包括一款微型面包车和一款微型卡车。ZAP新闻发言人Alex Campbell曾对媒体公开表示,某家中国汽车制造商以合同代工的方式,为ZAP生产这两款车的散件,这些散件被运至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城市圣罗莎,由ZAP组装并销售。AlexCampbell说这两款车都已经达到了“美国联邦汽车安全标准”,这两款车的目标消费群体是政府部门、公司、机构、小型商业组织以及个人。而早在2006年,致力于自主品牌发展的华晨汽车就与德国哈姆斯公司集团签订了中华轿车15.8万辆的出口项目合约;此合约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历史上创下了数量最大、时间最长的两项“第一”。尽管华晨汽车的出口之路跌跌撞撞,但是中国汽车毕竟在欧美汽车市场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事实上,一向自大的美国人很难改变其自大的心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向傲慢不可一世的通用、福特等汽车巨头,哪里把丰田、本田之流放在眼里,后来还不是拱手让出了市场老大的座椅。到了今天,在美国的汽车销售公司大力向美国政府、机构兜售来自中国的电动车之余,某些媒体还不忘了在对中国的汽车制造指手画脚,似乎只有美国人才能生产出世界中最安全的汽车,而不要忘了在当今汽车市场大力倡导环保节能的理念的影响下,曾被美国人因为引以为豪的宽大、笨重的“油老虎”美国车,已经越来越失去了世界汽车市场的品牌号召力。美国人也在越来越多的关注来自中国的电力环保车。而当一些美国人不经意间已经正在体验着来自中国的电动微型卡车或者电动微型面包车的驾驶乐趣中,这是也像某些人在美国的超市购物一样,一边推着采购来的来自中国制造的大量的日用消费品,一边还在言不由衷地质疑中国产品的安全性呢。
中国汽车的国际市场之旅荆棘丛生,欧美大棒随时头上高举,欧美市场隐形壁垒无处不在,世界汽车巨头对中国汽车的每一步海外之旅都虎视眈眈。
一个真正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世界汽车巨头一方面打压中国正在崛起的汽车品牌,一方面又要靠中国的汽车市场给自己的销售业绩贴金。不难发现,外资汽车巨头尽管老巢失利,仍丝毫不影响其狂赌中国汽车市场的雄心在外资巨头不遗余力狂赌上海车展可见一斑。而在即将开启的2009年的上海国际车展,由美国商务部首次牵头参展的中小企业展团也亮相上海车展。
但是“我喜欢美国车的日子”只能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否则,根深蒂固的美系车也不会经常拿“全球首发”,“中国量身打造”的噱头来吸引中国消费者的眼光了。而在与中国汽车市场不断崛起的中国自主品牌新兴梯队博弈的同时,世界汽车巨头也玩转了中国式变脸的绝技。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