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进口数控冲床冷冲模具国产化研究

摘要:详细分析了多工位数控冲床用冷冲模具的现状,并从冷冲模具的材料选择、热处理表面处理工艺、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国产化研究的技术关键,提出了制造精密复杂长寿命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模具产品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通讯、电器开关、仪器仪表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板金件冲压工艺制造过程中多工位数控冲床的应用呈迅猛发展的趋势,其中绝大部分选用了日本多田、CENTRUM和AMADA公司的系列数控冲床。与普通冷冲模具不同,进口多工位数控冲床用冷冲模具的凹凸模定位精度要求高,因此要求模具制造尺寸精度也很高,同时由于数控冲床的冲速远高于普通冲床,因此对模具的使用性能也相应提高,这就对模具的材料选择、热处理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多工位数控冲床用冷冲模具的现状

在国内多工位数控冲床绝大部分依赖进口的条件下,配套的冷冲模具目前全部依靠进口,尤其在通讯和开关电器行业,全国数百台的进口数控冲床,每年数控冲床用模具进口量上几亿元。目前国内还没有专业生产数控冲床用冷冲模具的企业,其原因可归纳如下:一是数控冲床由于冲速快,对模具的使用要求较高,这就对模具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产的常规冷冲模具钢在冶金质量和工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满足高精度、长寿命的冷冲模具备的要求;二是先进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工艺的推广应用不够,限制了冷冲模具寿命的提高;三是先进制造技术以及加工设备落后限制高精度模具的生产;四是根据模具制造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的经验,良好的社会大协作是提高模具质量、降低模具制造成本的关键,国内这方面发展较慢,也制约了模具质量的提高。

2、国产化研究的技术关键

冷冲模具是实现少、无切削的重要工具,尤其在高效率的数控冲床广泛应用于生产时,模具寿命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和生产效率。影响模具的寿命的因素有模具材料、材料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以及模具制造工艺。

2.1 模具材料

模具材料是模具工业的基础,根据产品质量、产品材质、材料厚度以及模具大小、模具结构的不同,模具材料的选择应该遵循不同的原则。冷冲模具材料的选择由多种因素决定,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模具的具体工作条件和模具的失效形式,在保证模具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模具成本。因此,性能相对较差的材料,比如综合性能相对较差的碳素工具钢和碳化物分布存在严重偏析的高合金模具钢,不能应用在生产条件比较苛刻的冷冲模具上。数控冲床用冷冲模具由于冲速快,对模具材料的耐磨性,耐冲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生产冲模的材料与国外一样,大多采用高碳高铬钢工具钢和高速钢,但总体质量相差较远,包括冶金质量、碳化物级别、锻造工艺等。国内大多采用电弧炉一次冶炼的钢水直接浇到锭模中凝固成钢锭,而后轧(锻)制成材供应用户,这种模具钢的内在质量由于在涛淀的头部有缩孔、疏松,在铸锭的边缘与芯部之间有碳化物的混合物及夹渣,在钢锭的断面上有颗粒大小不匀的碳化物,存在严重的宏观偏析与显微偏析,钢的杂质多,纯度较差,给冷冲模具带来严重的质量隐患。因此,在选择冷冲模具材料时,对钢材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提出严格的要求,通常要求2级以上。锻造是提高材料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大多冷冲模具钢经复杂的锻造工艺后可以提高碳化物级别。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是提高模具寿命的有效途径。如采用电渣重熔炼技术,除去碳化物和硅酸盐类杂物,增加纯度,使晶粒细小均匀,并可以增强淬火时二次强化效应和抗软化性能,还可以改善钢的各向同性性能;粉末冶金技术的发展也为冷冲模具材料提供了新途径,比如粉末冶金高速钢,由于其细小、均匀的颗粒状碳化物,使韧性大为改善,根本上解决了高速冲裁时的韧性问题,但价格相对较高。其他优质模具新材料也十分重要,如硬质合金,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结合模具的综合成本,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2.2 模具材料的处理

2.2.1 冷冲模具的热处理技术

模具材料的热处理是模具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序,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保障模具的最终使用寿命。模具热处理方法和工艺的选择同样要根据模具的工作条件、失效方式和对性能的不同要求来确定。改善热处理设备,改进热处理工艺,使材料的强度、韧性得到最佳配合;严格遵循热处理工艺,控制加热温度、时间、冷却速度,从而保证模具的使用性能。与国外模具行业相比,关键在于先进设备的应用和工艺的控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社会协作,热处理生产由专业厂家对模具的整体质量提高有很大的好处。

2.2.2 冷冲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

冷冲模具的工作部位是刃口,凸模在冲裁和从板材中拔出时,受到强烈的摩擦。因此,对冲载模的要求是刃口表面要有很好耐磨性。表面处理既可以使基体保持足够的强韧性,又可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

常用的模具表面强化处理技术可分为三类:1、改变基体表面化学成分的方法,如渗金属、渗碳、氮化等;2、不改变基体表面化学成分的方法,如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电子束表面处理等;3、在基体表面形成硬化层的方法,如PVD,CVD、PCVD、镀铬、热喷涂等。每一种强化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要充分了解各种表面强化处理方法的特性,必须根据不同工作条件和对性能的不同要求,如对耐磨性、抗粘着性、韧性等不同性能的要求来选择合理的表面强化处理方法。


null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