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外资零部件商扩张迅猛 国内零部件商危机四伏

  【编者按】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容量和持续增长,让全世界的零部件企业为之兴奋。2013年以来,外资零部件在中国市场发展迅速,纷纷加快本土化进程。伟世通、德尔福、法雷奥、伊顿、佛吉亚等多家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均乐观预计,未来中国业务将翻倍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向低端市场扩张以及扶持高端自主品牌拉动业务增长成为外资零部件近期以来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新举措,这让本已失守高端关键零部件市场的本土零部件商备感压力。“列强环伺”的情况下,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发展?


  外资零部件商扩张迅猛
  日前,汽车零部件企业德国海拉集团宣布了其2020年之前在华投资计划:将在中国陆续建立新的三座照明工厂并扩建几家研发中心。海拉希望在基于德国设计基础上完成本地化生产,未来服务于一汽、北汽及上汽集团以及更多的中国本土品牌。
  无独有偶,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近日也入驻长沙。由日本太平洋工业株式会社集团和株式会社半谷制作所、株式会社美达王共同投资设立的长沙太平洋半谷汽车部件公司新工厂在星沙动工建设。这一项目达产后可年产30万套小汽车零部件。
  据了解,包括博世、法雷奥、TRW、采埃孚在内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去年在华业务的增长率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增长。目前,外资汽车零部件厂商正紧锣密鼓地加速在中国的投资、增资项目的计划与实施工作。
  为法雷奥最大的海外市场。据了解,2012年法雷奥中国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占法雷奥集团销售额的10%。
  美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伊顿车辆集团也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宣布要在中国扩大产能。伊顿车辆集团山东济宁制造工厂将扩大两倍产能,以满足中国市场对气门和气门驱动机构产品和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
  此外,博世计划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投资,仅2013年就计划在汽车技术、售后市场等方面增加30亿元左右投资。TRW今年计划对中国市场投资超2亿美元,超过了TRW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投资额。采埃孚也计划今年在中国再投产两个生产基地。
  在上海车展上,零部件供应商多达1541家,无论是展商数量还是展位规模都超往年。其中排名前十的博世、天合、大陆、爱信等行业巨头专门开辟了独立展区。他们不仅面向国外品牌在中国的合资品牌招揽生意,更看好中国高端自主品牌对高品质零部件的需求增长。
  欲借助扶持高端自主品牌拉动业务增长,成为今年国际零部件巨头们的新举措。如博世已专门针对低端车开发零部件,去迎合日益往高端走的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配套要求。
  有业内专家表示,拥有技术、管理和品牌优势的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深入中国市场投资的步伐正在加快,在保持原有高端产品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发低成本的产品,向中低端市场扩张,这将再次给以成本为主要优势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带来新一轮危机。
  国内零部件商危机四伏
  得益于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向中国转移的形势,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猛。近年来,围绕整车配套和国际市场,全国形成了京津冀、东北、川渝、两湖、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生产聚集地和11个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
  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数已达7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1670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效应明显。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超过1.5万亿元;2011年,全年总产值约为2万亿元,预测未来几年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幅。
  从欧美这些成熟汽车市场发展经验来看,通常整车和零部件的规模和比例是1∶1.7,而中国目前的数据为1∶0.5左右,这给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商机。
  然而,良好的市场前景不能掩盖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的问题。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离做大做强还有不小差距,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是危机四伏。
  规模效益差和无序竞争是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有、国有控股及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汽车零部件企业共有5000多家,其中80%以上的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下,超过1亿元的只有130家。
  “由于本土零部件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和来料加工型产品的生产,绝大多数产品都是低端系列,只要涉及到安全、环保法规以及技术要求高的零部件市场,比如电喷、高压共轨、汽车电子等,基本被外资零部件企业控制。”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低端产品狭小的利润空间让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日子并不太好过。
  此外,缺少关键技术产品也是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的一大短板。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申请的汽车技术专利80%左右是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较少,自主创新能力很弱,产品开发主要依靠整车厂。 而在发达国家,一辆新车的开发,70%的知识产权属于汽车零部件企业。
  在Automotive News 2011年发布的201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名单中,美国、日本、德国分别有30家、28家、17家企业入围,占据75%。而在这一榜单上至今还看不到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身影。
  亟待重视技术研发
  外资零部件公司纷纷进入中国迅速扩张,使本土零部件企业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困局,中国零部件企业也在尝试寻求突破之路。
  有业内人士曾指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着在高端产品领域没有竞争力,低端领域又要承受劳动成本压力的局面。其实可以通过到海外并购技术,或是与汽车集团有血缘关系的企业进行合作,来破解‘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
  国家政策也越来越多地向汽车零部件产业倾斜。在2012年1月30日开始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中,明确鼓励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及关键技术研发,引导外资投向汽车关键技术和零部件。
  “质量保障和研发实力是零部件成为主机厂供应商的基本原则,同时低廉合理的成本控制也必不可少。”不少行业专家认为,中国零部件要想立足,必须重视技术研发,“核心技术的短板若不弥补,不但无法走入国际市场,恐怕连民族自主品牌的配套商行列都难以跻身。”
  国机集团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执行董事田亚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分析说,零部件企业一定要上高端的产品,进行自主研发,坚持科技创新。企业如果做电子,就往电子方面发展;如果做品牌,就把品牌的专业化做好。今后的企业一定要科技创新,进行高端的科技研发。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