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加速优化整合

  多年来,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化经营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已经成为我国本土电子信息企业的主导力量,引领着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最新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发展数据显示,本届百强企业综合实力持续攀升,主营业务收入合计1.76万亿元,比上届增长14.7%,是“十一五”初的1.6倍,占全行业总量比重达到24%;资产总计达到17253亿元,比上届增长20%以上。 
  然而,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坦言:“高投资增速、低劳动力成本等电子信息产业既有竞争优势正在日渐消退。”一方面,太阳能光伏电池、LED等投资热点领域的市场需求明显低于预期,企业近期内即使大量投资也难有实际效益;另一方面,全国劳动力成本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显著上升,至今已增长22.8%,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电子百强企业加快推进优势资源整合,在产业内部以优势互补为基础结成联盟,跨产业推行战略合作。此外,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化程度最高,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企业还高度重视质量品牌战略,以电子百强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全球品牌知名度正不断提高。  
  集聚效应显现 
  随着大公司战略的推进,电子百强企业产业集中趋势进一步加快。“电子百强企业以不到全行业0.5%的数量比重,创造了全行业四分之一的销售收入、近三分之一的利润和二分之一以上的税收。”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高素梅介绍说。 
  据统计,电子百强企业中一半以上的收入集中在前10家企业。本届排名前十位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合计达1.03万亿元,占百强企业总量的58%;利润总额411亿元,占百强企业总额的47%,;出口交货值2977亿元,占百强企业总额的65%;前十位企业的收入、利润和出口集中度分别比“十一五”初提高5、34和21个百分点。 
  在此基础上,电子百强企业加快推进优势资源整合。在产业内部,由百强企业主导或参与的TD、AVS、LED、OLED等产业联盟,为推进自主创新、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发展达成强强合作。在产业间,百强企业也积极谋求战略合作。比如,海尔集团与青岛出版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上海贝尔和上海建工以全球业务合作为基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分享投资和承包机会。 
  电子百强企业的聚集效应愈加显现,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域的电子百强企业已超过80%。同时,百强企业还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进军,华为、中兴、海尔、TCL、京东方、浪潮等企业纷纷在重庆、四川、安徽、陕西、湖南等中西部省市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在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高素梅表示:“百强企业的聚集辐射效应,不仅促进了大批中小企业向周边集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还带动了人才、技术等智力资源的汇集,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互动体系。” 
  提升产品附加值 
  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向产业链的高端走,电子百强企业一直致力于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并在关键元器件、电子材料、新型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光伏等基础领域取得较快发展。 
  据统计,本届电子百强企业中,集成电路与元器件、太阳能电池与多晶硅、液晶显示等基础领域企业的收入比重分别达到4.9%、2.5%和3.3%,比上届提高1.0、0.6和1.8个百分点,比“十一五”初提高2.3、1.6和3.0个百分点。 
  此外,电子百强企业的品牌优势加速形成,使国内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向本土知名品牌集中。2011年,TCL、创维、海信、长虹和康佳等企业在国内彩电市场的总占有率接近80%;联想、华为、中兴、宇龙等企业在国内手机市场上的份额接近40%,与国外品牌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在PC市场上,仅联想一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就达35%,电子百强企业计算机品牌整体市场占有率接近50%。紫光、同方、广州无线电、海康威视、晶龙等企业,在扫描仪、安检系统、ATM机、视频监测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也均居于前列,并呈现出不断提高的态势。 
  在这些优势的整合下,我国电子百强企业不仅成功地“走出去”,还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层次,对稳定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本届电子百强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558亿元,比上届增长近10%,比“十一五”初增长50%以上,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25%。 
  “工信部还要进一步深入实施电子信息大公司战略,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链整合能力强、品牌影响力突出、销售收入规模超过千亿元乃至五千亿元的跨国大企业。”杨学山如此表示。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