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经济疲软和船舶吨位过剩影响,中国造船业经营及生存正面临30多年来最困难的时期。业内普遍认为,只有进一步转型,并提升技术,改进设计,行业才能走出困境。万邦船舶服务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国雄深有同感,他认为,中国造船业近年虽然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设计、造船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此次危机也是业界反省和寻找不足的好时机。
不少监船工程和船舶设计专家认为,船舶行业持续低迷和银行业收紧对造船业的融资,新一轮洗牌难免,一半船厂或被兼并重组,而研发能力弱、转型慢、资金缺的企业势必成为淘汰对象,注重新技术运用和新船型开发,才是挽救航运业颓势的必由之路。
纠正重量不重质态度
作为亚洲区内一名资深造船设计师,李国雄已为万邦集团和其他船东设计和监造超过了100多艘船,手上还有40多艘船的监造和设计合约,在其部门从事船舶设计和管理人员超过100多人。谈到中国造船业,他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造船业发展初期,行业人才柜乏,通过几十年努力,各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船舶设计技术在2002年前后也开始逐渐得到重视,造船厂管理水平在向日、韩同行看齐的过程中得到明显提高。从2005年起,中国造船业开始掘起,大宗散货运输市场一直处于兴旺,加上中国基础工业大力发展,乾散货船需求大增,订单如雪片飞至。但是技术发展、人力资源的积累、先进企业管理方式执行,终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行业、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有些船厂质量意识开始放鬆,某些船厂甚至出现质量下滑现象。
李国雄表示,目前中国造船业的硬件设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供给过剩现象,软实力的配套却又显不足。该公司向船东问卷所做的中国造船业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很多一线船厂,在质量上与日、韩还有一定距离。他接著说,“改革开放已30餘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冷静、客观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思考如何去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能够更加从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他缓一口气后说,“在前几年市场好景,船东渴望更快接到新船投入运营,船厂也希望加快建造以承接更多订单,这时造船速度是首要关心的问题。但是现在市场慢下来了,就要靠技术性能指标、质量和服务去赢得订单。”调查显示,部分船东已肯定了船厂近几年在中国境内的售后服务水平,但对境外售后服务感到非常不满意,主要体现在不愿派维修人员出境为船东解决问题,而在日、韩的船厂,则有多种解决方案供船东选择。特别针对售后服务这个问题,他表示,我们需要借鉴日、韩船厂好的做法。
船厂膨胀太快是导致当前船厂订单减少的原因之一,当前中国共有逾4000家造船厂。对此,李国雄不无忧虑,“前几年市场太好,各地新建大量船厂,未来几年是航运市场冰冻时期,短期很难重现几年前的火爆场面。”优胜劣汰,船厂势必经过一轮淘汰、合并和整合。他强调,“希望能够通过整合,减轻整个行业產能过剩问题。”
缺船舶技术和设计人才
报告还指出,船厂过度膨胀造成资源分薄,人才流失严重,出现技术断层和后备力量不足的情况。近年来,中国造船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熟练技工人才的培养与重用,技术能力不断下降。他说,在德国、瑞典、日本、韩国等国都非常重视对打磨工人培养,这个工种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和薪水较高的职业。打磨机器很容易购入,但实践经验却难以用钱买到,打磨工人至少需要20年以上的历练和经验累积,才能将工序与质量做好。
他认为,船厂早期都是用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傅,船舶质量有保证。但随著行业日益学历化和年轻化,加上民营船企大量挖角,很多岗位开始由经验不足的新人取代,但是人才培养不是一个短期过程,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他还表示,“船舶的设计是一个系统整合过程,要综合考虑货物、港口、航道、相关法规、技术发展、后续维护等,在开发一个新船型之前要做大量的研究、调查分析工作。所以培养一名优秀的船舶设计师,仍然需要大量时间、经验,以及扎实的团队支持。”
他补充道,在面对海外激烈竞争下,日本船厂始终坚持不懈提升软实力,不断改进,如日本的大岛船厂,每5年就耗资500万至1000万美元,对经营管理及人员培训进行软实力的提高和革新,进而使得船厂由1992年至今,即使一直维持900人的总编制,但造船產能却由从前的每年14艘增至当前35艘,升幅近2倍,完全有赖系统的提升和工人技术的提高。另外,在切割技术上,中国和日本也存在差异,以同一块钢板计,日本主流船厂的使用率为总量面积的90%至95%,韩国也有85%至89%,但大多中国船厂却仅有75%至80%,造成钢板边角料的浪费。
行业4至5年后料好转
面对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民营造船商如熔盛重工等,他表示如果能够在质量控制、售后服务和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会在中国造船业的残酷市场竞争中取得不俗的成绩。他也希望这种市场化的竞争,能够促进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最后,在谈到目前航运业的发展时,他表情凝重说到,世界的经济在未来几年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短期内,市场很难消化目前已有的船舶订单,供大于求会持续较长时间。新订单数量会显著减少,船厂处境会非常困难。他同时表示,此次危机也是一个转机,希望通过行业兼并重组,通过与先进国家的造船企业对比学习,找出不足,不断得到切实改进。他估计,行业在经过4至5年后,会迎来新的曙光。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