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将实现稳步增长,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规模稳中有升,维持3.8%到5%的增速,预计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8万亿美元,2014年将达到2.05万亿美元。
电子信息产业将稳中有升
受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世界经济整体发展形势不明朗,但世界主要国家都将电子信息产业视为经济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电子信息产业将实现稳步增长,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规模稳中有升,将维持3.8%到5%的增速,预计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8万亿美元,2014年将达到2.05万亿美元。电子信息产业格局保持稳定,产品市场结构局部微调;移动互联应用将成为未来热点,以服务为核心的发展趋势明显;并购重组加速,竞争向生态竞争等深层次发展;全球产业转移持续发展,垄断格局遭受多重冲击开始瓦解。
从电子信息产业本身来看,产业正处于稳步增长阶段。据《世界电子数据年鉴2011》统计,2011年电子产品市场规模为1.79万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3.82%,预计未来3年(2012~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规模将处于持续增长阶段,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8万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5.02%;2013年将达到1.97万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4.63%;2014年市场规模将增至2.05亿美元,同比增长3.82%。
产品市场结构局部微调
未来几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格局将基本保持稳定,发达经济体及新兴经济体市场份额有所调整。由于新兴经济体受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相对较小,产业呈现增长势头。特别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亮点。
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将由2011年的19.92%提高到2014年的21.33%,上升1.41个百分点。而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经济体,受欧债危机、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较大,2011年,经济增长形势不明朗,导致其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份额逐步下调。其中,美国市场份额将由2011年的23.01%下降到2014年的22.25%,下降0.76个百分点;日本将由2011年的9.47%下降至2014年的9.17%,下降0.3个百分点;西欧将由2011年的18.19%下降到2014年的17.14%,下降1.05个百分点。中国上升幅度最大,西欧地区下降幅度最大。
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中国和日本仍将占据世界电子产品市场的主导地位。产值上,中国将继续居于首位,其次是美国,日本仍居于第三位。在市场规模上,美国和日本所占的比重小幅下降,中国所占的份额持续上升,总体上仍保持美、中、日前三位的格局。印度、韩国等亚太其他国家以及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电子产品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在产品结构方面,未来3年,电子元器件、电子数据处理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仍将占据世界电子产品份额的前四位。2011年上述4种电子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30.40%、27.98%、15.97%和8.62%。其中,控制与仪器设备和无线通信产品所占份额增长最快,均提高0.2个百分点。未来3年,世界主要电子产品所占份额的比重将基本保持稳定,变化幅度不大。
未来3年,市场规模处于前五位的电子产品增长率将维持在2%~6%之间,控制与仪器设备增长率较高,消费类电子产品增长率较低。2011年,受益于各国大力推进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的建设,对控制与仪器设备的需求量大增,控制与仪器设备增长率高达6.67%。因为政策的持续性,预计2012年控制与仪器设备增长率将继续维持在6%左右,并且未来3年内将维持4%以上的增速。
全球垄断格局开始瓦解
由于欧美等国主权债务缠身,经济增长乏力,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资本加速涌向新兴发展中国家,带动了产业的快速转移。
韩国面板产业加快了在发展中国家合资建厂步伐,日本在大地震后逐步将包括高端设计的上游产业链转移到中国和越南,欧美电子信息制造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美、南美及亚太地区的部分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引领全球信息产业复苏的主导力量。其中,除中国已具备全球信息制造业大国的能力之外,如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承接全球产业转移方面也逐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目前,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化、融合化、多样化演进趋势日益突出,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快,新兴增长点多且拉动性大,促使旧有垄断格局开始瓦解,带动新兴格局逐步形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业已同步进入一个领域更为宽广、增长更为迅速,但竞争程度也更为激烈的新战略发展阶段。
在技术层面,网络的高速、泛在和融合发展为新型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兴起提供了基础条件,对传统的WinTel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以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为代表的开放式、跨终端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产业竞争新的制高点,ARM架构下的低功耗芯片改变了世界芯片产业的竞争格局。
在产业层面,基于软件、内容和终端的产业链整合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新引擎。在应用层面,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为核心派生出的大批新兴应用快速兴起,在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新需求的出现。产品和市场分类日益细化,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需求急剧扩张,这不仅催生了大量的商业模式创新,更促使一批以满足消费者用户体验为主业方向的新兴企业蓬勃发展,如Facebook、Twitter等,推动产业竞争格局进一步多元化。
以服务为核心发展趋势明显
移动互联网在近几年飞速发展,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新兴的网络服务形成一股席卷全球的移动互联网热潮,并且通过搭建开放式应用平台,为众多第三方开发商提供创新的舞台。
以苹果(Apple)、HTC等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将产品的研发重点由硬件性能转向软硬件的综合优化和用户体验的提高。苹果通过打造应用商店、独立销售渠道等方式,掌控了整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用良好的使用体验把消费者紧紧抓在手中。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发达地区用户更趋向于购物和交友。例如在欧洲,有60%的互联网用户在线购买商品或服务,有52%的互联网用户使用社交网络,另有44%的人通过网络收看电影、视频或共享照片。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推广,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互联网接入新方式,连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的非洲也已赶上潮流。例如,南非39%的城市用户和27%的农村用户主要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
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和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正从PC时代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服务将成为未来信息产业服务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软件的服务化让中小企业信息化门槛降低,使中小企业更为便捷和灵活地使用软件。未来,建立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生产性服务业将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电子商务、网络金融、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转移。很多生产性服务行业从制造业中独立出来,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发展潜力巨大。
企业竞争走向深层次
大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抢占产业链上游的控制地位,提升抗风险能力。仅在2011年第三季度,就出现了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惠普收购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电视芯片供应商博通收购半导体制造商NetLogi,日本公私合资基金Innovation Network收购索尼、日立和东芝的移动显示屏部门等大的并购重组案例。
据预测,未来2~3年内,跨国IT企业将处于资产并购的高峰期,尤其是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软件服务等领域,并购重组发展趋势显著。美国凭借其在信息网络技术和商务管理模式创新中的领先优势,一直以来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并购最为活跃的区域市场。
通过并购提高规模效益,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是未来几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客户提供整合软件到硬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种模式已经在IBM公司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并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从惠普、甲骨文等围绕成为全业务供应商目标展开的一系列收购看,为客户提供整合软硬件的“方案+服务”已经成为IT产业的下一个核心竞争点。此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并逐步向深层次发展。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重要原因是利用摩托罗拉的大量专利,来抗衡来自苹果、微软、甲骨文的专利诉讼。在目前产品差异化程度难以扩大的情况下,更多的专利意味着更多的胜算。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